《论美》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p></p><p>《论美》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p><p>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美》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记住课文中的名言警句。</p><p>2、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积累量,培养表达能力。</p><p>3、讨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懂得把美好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相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的道理。</p><p><strong>【教学重难点】</strong></p><p>1、品味文章中有关“美”的论述。</p><p>2、体会形象、深刻的名言警句。</p><p><strong>【课时安排】</strong>一课时</p><p><strong>【教学流程】</strong></p><p>一、导入</p><p>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品一品培根所谓的美。</p><p>二、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旨</p><p>(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p><p>明确:着重论述了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作者认为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p><p>三、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p><p>(学生讨论)</p><p>明确:作者首先说到美德是最为重要的,但外形美和内在美往往不能统一,不能兼得,这时,作者提出不要因为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像作者所举的这些人都是内外皆美的,但毕竟是少数)。为什么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呢?作者在第三、第四节中作了回答。作者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进行比较,说明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优美的修养胜于形体之美。培根所说的有些老人显得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有些年轻人虽然美貌,但缺乏修养,正是为了证明内在修养胜于外在美。最后,总结出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p><p>四、积累名言警句</p><p>(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找出课文的名言警句)</p><p>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p><p>明确:把美德比作宝石非常形象。这句话很有哲理,说明不要用一些华丽的无用的东西淹没了宝石的光辉。以此类比,美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闲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不要因为外在的美而影响了内在的美。</p><p>2、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p><p>明确:作者把美从低级到高级排列,颜色美、形体美、行动美、美之上者……德行美,由外在而内在,使人一目了然。</p><p>3、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p><p>明确:美不可能有统一的规范,个体与一定的机遇和环境相适应,整体和谐,那就是美。</p><p>4、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p><p>明确: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p><p>5、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p><p>明确:这里的美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涵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p><p>五、再读课文,选做下面三题</p><p>1、在文中找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观点或言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古今中外皆可)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理解。</p><p>2、在日常生活中“缺陷美”往往更真实可信,请你列举一个破碎的美丽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p><p>3、请用一句名言的形式说说自己对美的看法。</p><p>六、小结</p><p>再美的鲜花总会有凋谢的时候,形貌之美难以恒久不变,而内在美好比是钻石,是永不凋谢的花朵,如果两者不可兼得时,我们应该选择的是内在美。</p><p>七、布置作业</p><p>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你列举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外表或者内心的美或丑,去证明文中作者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参考篇目:《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后一课》。</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