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蝉》教案
<p align="left"></p><p></p><p>教学目标: </p><p>知识目标: </p><p> 1、积累:零落 断续 收敛 宽恕。 </p><p>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p><p>能力目标: </p><p> 1、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p><p> 2、结合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p><p>德育目标: </p><p> 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p><p>教学重点: </p><p> 通过蝉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p><p>教学难点: </p><p> 欲扬先抑,托物寓意的写法。 </p><p>教学方法: </p><p> 朗读法,启发式 </p><p>教具准备: </p><p> 录音机,朗读带 </p><p>教学课时: </p><p> 一课时 </p><p>教学过程: </p><p>一、导语: </p><p>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蝉。 </p><p>二、作者: </p><p> 小思,原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p><p>三、朗读: </p><p> 1、跟录音朗读一遍课文。 </p><p> 2、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p><p> 板书:聒噪 </p><p>四、理解: </p><p> 1、问:这篇文章可以分哪几个部分? </p><p> 答:三部分。 </p><p>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p><p> 2、问:第二部分先讲对蝉声的厌烦,再讲对蝉的理解,这样可分哪几部分? </p><p> 答:二部分,第二段为一部分,后面为一个部分。 </p><p> 3、问:这样课文可以分四个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p><p> (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p><p> 答:第一部分(1):蝉鸣; </p><p> 第二部分(2):厌烦; </p><p> 第三部分(3-6):生命; </p><p> 第四部分(7):宽恕。 </p><p>五、思路: </p><p> 点题——承接——转换——总结 </p><p>六、鉴赏: </p><p> (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p><p> 1、思路清晰:起——承——转——合 </p><p> 2、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p><p> 3、欲扬先抑:第一二部分厌烦,第三四部分赞扬,前后对比,立意更加鲜明突出。 </p><p> 4 、托物言志:蝉——生命感悟 </p><p>七、主题: </p><p> 赞扬了生命脆而短暂的蝉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启发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 </p><p>八、练习: </p><p> 讨论有关练习 </p> <p>板书设计 </p> <p> 理解: 思路: 鉴赏: </p><p> 一(1):蝉鸣 点题 1、思路清晰 </p><p> 二(2):厌烦 承接 2、结构完整 </p><p> 三(3-6):生命 转换 3、欲扬先抑 </p><p> 四(7):宽恕 结论 4、托物言志 </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