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学设计12
<p align="left"></p><p></p><p>《化石吟》教学设计</p> <p>【教学目标】</p> <p>1、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感、韵律美。</p> <p>2、培养热爱科学热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p> <p>【课前预习】</p> <p>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优学,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p> <p>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p> <p>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p> <p>乌有:虚幻,不存在。</p> <p>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p> <p>裹藏:缠绕着藏起来。</p> <p>太古:远古时代。</p> <p>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p> <p>葱笼:(草木)青翠茂盛。</p> <p>幽雅:幽静而雅致。</p> <p>叹服:称赞而佩服。</p> <p>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p> <p>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p> <p>2、朗读这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题。</p> <p>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p> <p>一、导入新课</p> <p>《木鱼石的传说》这首歌里有这样的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p> <p>检查预习: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p> <p>二、整体感知</p> <p>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p> <p>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p> <p>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p> <p>⑵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p> <p>(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p> <p>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p> <p>学法指导:</p> <p>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p> <p>三、探究研讨</p> <p>朗读3~6节,思考问题:</p> <p>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p> <p>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p> <p>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p> <p>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p> <p>5、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p> <p>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p> <p>四、质疑释疑</p> <p>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p> <p>五、拓展延伸</p> <p>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p> <p>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p> <p>六、布置作业</p> <p>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p> <p>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p> <p>【板书设计】</p> <p>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p><p>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p> <p>【教学设想】</p> <p>在这首诗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去说,不要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p> <p>要重视对诗歌韵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p> <p>引导学生重点学习3~6节,不面面俱到,突出教学重点。</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