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9:02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

<p align="left"></p><p></p><p>《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p> <p>【目标】</p> <p>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p> <p>2、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p> <p>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p> <p>【重点】</p> <p>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p> <p>【难点】</p> <p>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p> <p>【设想】</p> <p>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p> <p>【课时】</p> <p>一课时。</p> <p>【教学设计】</p> <p>一、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p> <p>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掌握天气变化。但假如你正在野外,无法收听天气预报,又该怎么识别天气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p> <p>二、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p> <p>1、导读:首段教师范读,2、7段全班齐读,3~6段学生联读。</p> <p>朗读课文:</p> <p>⑴读准字音,认清字形。</p> <p>⑵找出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要求用课文中的原话。</p> <p>──天空的薄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p> <p>2、自读:</p> <p>⑴课文依次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云和云上的光彩,请在书上做上记号。</p> <p>⑵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句。</p> <p>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p> <p>(粗略板书)</p> <p>看云识天气</p> <p>薄云低而厚密的云层</p> <p>卷云卷层云</p> <p>卷积云高层云</p> <p>积云雨层云</p> <p>高积云积雨云</p> <p>天气晴朗的象征阴雨风雪的预兆</p> <p>三、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p> <p>1、明确任务:</p> <p>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p> <p>介绍要求:</p> <p>⑴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句。</p> <p>⑵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p> <p>教师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p> <p>2、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p> <p>3、学生发言,先四人小组预演,后推选最佳代表进行课堂交流。</p> <p>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就更熟悉了。</p> <p>四、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p> <p>1、读第一段,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p> <p>2、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p> <p>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下面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p> <p>我认为(词语、句子或段落)美,因为_______________</p> <p>如:我认为“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个句子美,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p> <p>五、寻读,课外延升(2分钟)</p> <p>1、提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p> <p>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p> <p>3、教师总结关于天气的谚语:</p> <p>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p> <p>棉花云,雨快临(高积云)</p> <p>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p> <p>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p> <p>蚂蚁挡道,大雨即到。蚂蚁搬家,大雨要下。</p> <p>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p> <p>霜后暖,雪后寒。</p> <p>4、作业:模仿写作《看识天气》</p> <p>请你课后认真收集有关资料,以《看识天气》为题自由表达,尽量做到形象生动、层次清晰、用词准确。你可以查阅图书馆藏书,查询网上资料,也可以走访有经验的老人。</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