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8:58

《绿色蝈蝈》说课稿

<p align="left"></p><p>《绿色蝈蝈》说课稿</p><p>陶承林</p><p>【教材的处理】</p><p>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p><p>《绿色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主要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培养我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习本单元要掌握搜集信息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记。他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声音、外形、食性等特征,整篇课文随处可见他细心观察、探寻事物真相的踪迹,热切地表现了对昆虫、对生命的热爱和崇敬。</p><p>2. 教学目标</p><p>认知:.练习快速阅读,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p><p>能力: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体味文中的生动语言及其作用。</p><p>德育: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p><p>3. 教学重点</p><p>培养学生默读、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p><p>4. 教学难点</p><p>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说明动物的写法技巧。</p><p>【学情指导】</p><p>在学习之前,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品读学习的方法已经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本篇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绿色蝈蝈,一定要抓住蝈蝈的可爱和对蝈蝈的喜爱这种情感来吸引学生,这是学好的起点。</p><p>【阐述教法】</p><p>1.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可是这篇文章的生成源于科学探索的鲜活体验,</p><p>源于具体的观察活动,语言生动精美,对绿色蝈蝈的描绘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行。并不宜典型的说明文教学。本课着重从内容概括、语言描写上入手,淡化说明文体相关知识的教学。采用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将整体感知、片段欣赏、拓展应用、情境体验共同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力求让学生自主发现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和语言现象,萌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因此课文学习不宜挖得过深,注重学生的学习实际。</p><p>2. 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 品读法 质疑探究法 讨论归纳法</p><p>3.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蝈蝈的叫声(MP3) 图片</p><p>4. 课时安排:计划一个半课时,本说课稿说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是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归纳有关蝈蝈的知识,学会生动的语言描写 第二课时主要是检查背诵、练习巩固。</p><p>【指导学法】</p><p>采用个性化解读文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赏析,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品味语言的美妙之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指导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做整个课堂的主人。</p><p>【概说教学程序】</p><p>(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p><p>1.教师讲述小时侯的童年往事,(采摘油菜花、捉蜜蜂放进玻璃瓶里观察)突出“趣味”,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各种昆虫的图片,最终将图片定格在“蝈蝈”,导入课文。</p><p>附板书:绿色蝈蝈</p><p>2.分发阅读小资料,认识法布尔、《昆虫记》,学习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精神。</p><p>(目的:渲染气氛,激发兴趣。)</p><p>(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p><p>1.检查预习,正音解词,(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扫除阅读障碍,养成好的学习习惯)</p><p>2.要求学生放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思考获得的有关“蝈蝈”的每段信息。</p><p>试用“这是一只 的蝈蝈?”的句式概括(考查学生的自主归纳概括能力)</p><p>附板书:美丽 会唱歌 喜食蝉 贪婪 ……</p><p>3.要求学生选择有兴趣的段落进行朗读,提一个要求:学习语文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请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圈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并说说它的妙处。</p><p>学生自主归纳出蝈蝈的叫声、外形、食物、习性,并板书</p><p>叫声</p><p>外形</p><p>食物</p><p>习性</p><p>4.教师质疑</p><p>以上有关蝈蝈的知识法布尔是如何获得的?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法布尔具有科学探索精神?</p><p>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后进生来回答,疑难处教师予以指导。 附板书:观察</p><p>(目的:培养学生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淡化教师角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p><p>(三)精读“蝈蝈”,体味语言的特色</p><p>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疑问,学生互助讨论解决</p><p>教师分别播放蝈蝈的外形图片、叫声、捕食图片、嬉闹图片配合学生朗读课文相关语句。一定要在学生朗读时增强情感的铺垫,读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p><p>(情境体验可以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p><p>附板书:漂亮 艺术家 蝉的屠夫 和睦</p><p>2. 品读课文、体味精美语言</p><p>文中在描写蝈蝈的这些特征用了对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合作讨论,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说出其中的妙处。</p><p>蝈蝈——蝉(叫声) 蝈蝈——螳螂(食性)蝈蝈——鹰(捕食)</p><p>狂热的狩猎者、歌手、漂亮朋友、勇敢的斗士、笼中的囚犯、蝉的屠夫</p><p>“窃窃私语” “津津有味” 形象生动身材优美 苗条匀称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p><p>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p><p>教师明确:拟人、比喻、对比的手法,称呼的变化技巧无不突出对蝈蝈的喜爱。</p><p>附板书:喜爱 尊重热爱生命</p><p>(目的: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特色,明确修辞手法的作用。)</p><p>(四)拓展应用</p><p>模拟“动物世界”主持人解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解说时可以先介绍外形,再介绍习性,并试着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p><p>(五)布置作业</p><p>1.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p><p>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p><p>外形 叫 声 食 物 习性</p><p>喜 爱</p><p>拟人 比喻 对比</p><p>尊重热爱生命</p><p>漂亮 艺术家 蝉的屠夫 和睦 </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绿色蝈蝈》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