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8:55

月亮上的足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p align="left"></p><p>教材分析 </p><p>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p><p>教学目标: </p><p>知识目标: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p><p>能力目标:1.学习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p><p>2.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p><p>德育目标: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p><p>●教学重点 </p><p>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p><p>●教学难点 </p><p>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p><p>●教学方法 </p><p>1.探究阅读法。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让学生自主探究。 </p><p>2.延伸拓展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中国“嫦娥一号”有关报道,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p><p>●教具准备 </p><p>教师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 </p><p>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p><p>●教学过程 </p><p>一、检查复习 </p><p>1、听写词语 </p><p>2、导入新课 </p><p>(多媒体显示嫦娥奔月的传说) </p><p>古往今来,一轮明月往往会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那里曾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也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佳句。人们幻想着有一天能登上月球,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在2023年7月21日这天,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的足迹终于踏上了月球。现在,让我们跟随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共同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板书课题、作者) </p><p>(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p><p>二、快速阅读,探究质疑</p><p>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并相互解答。 </p><p>要点: </p><p>1.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 </p><p>(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p><p>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阶段。 </p><p>(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p><p>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p><p>(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p><p>2.复述事件过程,能说出具体细节。 </p><p>3.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 </p><p>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p><p>4、“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p><p>比喻。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 </p><p>5、读课文的第5、11语段的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p><p>(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023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2023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p><p>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p><p>三、回味课文 </p><p>根据课文题目讨论:(课件) </p><p>1.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个足迹是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留下的? </p><p>2023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p><p>2、登月过程分几个阶段?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情? </p><p>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p><p>(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p><p>3、课文最后一段中: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怎样来理解? </p><p>提示:“一小步”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所以说“是巨大的飞跃”。 </p><p>(齐读这一句) </p><p>四、课堂小结 </p><p>美国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嫦娥一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那时的你,那时的我,那时我们再联络。 </p><p>五、想像训练 </p><p>同学们,伴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假设二十年后,你成为中国的宇航员,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来到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p><p>六、课后作业 </p><p>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篇佳作,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佳句(不少于5句),并以一句为例说说喜欢的理由,推荐给同学、朋友。 </p><p>七、板书设计 </p><p>月亮上的足迹 </p><p>朱长超 </p><p>登月时间:2023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p><p>人物:阿姆斯特朗 </p><p>登月过程: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月亮上的足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