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8:42

《我有一个梦想》精粹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p align="left"></p><p>●教学目标 </p><p>知识目标 </p><p>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p><p>2.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p><p>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p><p>能力目标 </p><p>1.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p><p>2.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p><p>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p><p>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p><p>2.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p><p>●教学重点 </p><p>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p><p>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p><p>●教学难点 </p><p>1.对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p><p>2.深层理解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p><p>●教学方法 </p><p>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 </p><p>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p><p>●教具准备 </p><p>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马西·路德·金遗像。 </p><p>●课时安排 </p><p>2课时 </p><p>●教学步骤 </p><p>预习提纲 </p><p>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p><p>2.结合演讲词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要点。 </p><p>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练习一。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p><p>第一课时 </p><p>[教学要点] </p><p>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 </p><p>[教学过程] </p><p>一、导语设计 </p><p>资料1:我(中国人)在美国菲蒙开加油站时,雇用了一位白人青年一天早上,他打电话来说辞职不干了。我回到加油站,发现他当班的时段短少了200多元,油库里少了3箱汽油。我报了警,菲蒙警局派了一位白人女警察来查案。当我向她说出雇员名字--一个白人的名字的时候。我意识到她很勉强抄下名字,冷冷地对我说:"你知道吗?如你告上法庭,你是输定的,而且他的家人也会反诉你。" </p><p>资料2:2023年4月7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19岁的黑人青年蒂莫西·托马斯遭遇一名白人警官的追捕。当托马斯试图逃跑时,白人警察竟开枪将他射杀致死。事后证实:手无寸铁的托马斯,当时并没有犯罪行为。然而,白人警察不仅未受处罚,反而得到奖励休假一个星期。 </p><p>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明确:种族歧视!白人袒护同一种族的人,歧视有色人种。 </p><p>提问:什么种族歧视?明确:黄(亚、印)白(欧、美)黑(非)灰(澳西)四大人种;同一种族是指具有共同形态、生理特点,具有相近的语言习俗、历史文化,具有区域性特点的群体。 </p><p>因不同种族在形态、生理、语言习俗、历史文化等差异,而造成的歧视叫做种族歧视,即人种差异。 </p><p>明确:虽然美国在2023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当时南部各州通过了州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面对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有话要说--《我有一个梦想》! </p><p>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p><p>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每人一份,资料内容如下: </p><p>1.马丁·路德·金(2023~2023),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2023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该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p><p>2023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2023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2023年就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己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p><p>2023年到2023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生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p><p>2023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2023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2023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为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p><p>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2023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西·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p><p>(多媒体显示马丁·路德·金遗像) </p><p>2.背景简介 </p><p>2023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让步,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的政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p><p>202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待了三百四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p><p>202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p><p>三、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或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p><p>四、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对象,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整体把握文意 </p><p>1.多媒体显示: </p><p>(1)这一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 </p><p>(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 </p><p>(3)这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 </p><p>(4)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 </p><p>2.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发言。 </p><p>明确:(1)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p><p>(2)这一次演讲的时间是2023年8月28日;地点是在华盛顿广场;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的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 </p><p>(3)要求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p><p>(4)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p><p>五、学生精读课文,分组讨论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p><p>1.学生讨论,各组组长组织学生发言,组长做好记录。 </p><p>2.选交流较好的小组面向全体同学发言,其余各组点评。 </p><p>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p><p>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p><p>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 </p><p>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p><p>第二部分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揭露事实""讽刺许诺""提出要求""提醒当局""讲究策略""表明决心"。 </p><p>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 </p><p>多媒体显示: </p><p>学生明确:①当局空头许诺 </p><p>②提出自由、平等要求 </p><p>③讲究斗争策略 </p><p>④表明斗争决心 </p><p>六、布置作业 </p><p>1.仔细读课文,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p><p>2.回忆所学过的演讲词,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p><p>第二课时 </p><p>[教学要点] </p><p>在文段和语境中揣摩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p><p>[教学过程] </p><p>一、阅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讨论的形式探讨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本段的内容要点 </p><p>1.多媒体显示: </p><p>(1)"伟大的美国人"指谁? </p><p>(2)什么是《解放黑奴宣言》? </p><p>(3)本段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p><p>2.学生讨论,互助合作,共同探究。教师给必要的提示。 </p><p>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p><p>林肯(AbrahamLincoln.2023~2023),美国总统(2023~2023)。共和党人。曾任律师,2023~2023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2023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p><p>《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2023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2023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例废除了奴隶制,但战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p><p>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p><p>二、阅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识地指导同学们诵读本部分中的重点段落,并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p><p>1.诵读课文的2、3、5、7、8、10、11、12、13、14、18、19、20、21、22、23、24、25自然段,注意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 </p><p>2.请同学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p><p>(1)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p><p>(2)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p><p>3.学生试读第5、7、8段。 </p><p>(1)明确: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时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p><p>(2)学生再读以上段落,大家互评。 </p><p>4.同学再读10到14自然段。 </p><p>(1)教师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出这样的要求等等)。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此公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意;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们不满意。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p><p>这一段正义逼人、豪气冲天的誓言,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又不失理智,这一点我们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纵,决不是无限制的。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好演讲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这是一门艺术。 </p><p>(2)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p><p>5.朗读第18段到第25段。 </p><p>(1)明确: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驰骋想像,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未来,无不在作者的演讲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想黑人之所想,说黑人之所说。但这还不够,他想黑人之所未想,说黑人之所未说,这正是他作为黑人政治领袖的杰出之处,也是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原因。他就是这样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设喻非凡,他语势如虹;他用心在演讲,他用生命在呼唤。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誉。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胜似万马千军。他受到民众的爱戴,而遭受敌人的仇恨。他死了,因为敌人怕他,然而他是不可战胜的。他是民心,他是正义,他是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在美国,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没有完全得到。他们的夜正长,路也正长。 </p><p>(2)学生声情并茂朗读第18~25段。 </p><p>6.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读、悟、品,想必同学们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 </p><p>三、总结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p><p>同学们,演讲词这种文体,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学过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有一个梦想》精粹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