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8:29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

<p align="left"></p><p>有关“序跋” </p><p>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p><p>讨论明确文章大意 </p><p>1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p><p>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 </p><p>2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p><p>明确:人众:群贤比至,少长咸集 </p><p>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p><p>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p><p>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p><p>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p><p>暮春之初天朗气清 </p><p>崇山峻岭清流急湍 </p><p>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 </p><p>死生亦大矣。 </p><p>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p><p>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 </p><p>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 </p><p>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p><p>默读浏览全文,讨论课后练习二 </p><p>诗集的由来 </p><p>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内容的产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集的行成)。 </p><p>编集的目的 </p><p>句子:“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 </p><p>行文的妙处 </p><p>在说明二者时,作者并不特别予以指出,而是采用交错的手法自然带出。正是由于“群贤”、“少长”至集于宜人的景色之中,“流觞曲水”,才有“畅叙幽情”的“一觞一咏”;正是由生之乐,想到生之“终期于尽”、“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所以才有“列叙是人,录其所述”之举,并使之传于后世,这样才能达到“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的编集目的。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