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8:28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p align="left"></p><p></p><p>《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p> <p>【古今异义】</p><p>1、列坐其次</p><p>2、亦将有感于斯文</p><p>3、或取诸怀抱 </p><p>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p><p>5、所以游目骋怀</p><p>6、俯仰一世</p><p>7、俯察品类之盛</p><p>【词类活用】</p><p>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p><p> 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 </p><p>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p><p>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②一觞一咏</p><p>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p><p>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p><p>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p><p>【一词多义】</p><p>(一)临</p><p>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p><p>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p><p>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p><p>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p><p>(二)一</p><p>(1)若合一契 (2)其致一也 </p><p>(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觞一咏</p><p>(三)次</p><p>1、列坐其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p><p>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4、余船以次俱进 </p><p>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6、陈胜、吴广次当行:</p><p>(四)致</p><p>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p><p>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p><p>(五)修</p><p>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p><p>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p><p>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6、修守战之具 </p><p>(六)期</p><p>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p><p>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4、期(jī )年之后 </p><p>5、、君与家君期日中 </p><p>【虚词运用】</p><p>1、所以</p><p>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p><p>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 </p><p>2、之</p><p>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曾不知老之将至 </p><p>及其所之既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p><p>以之兴怀 暮春之初 </p><p>【特殊句式】 </p><p>(一)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p><p>(二)倒装句:</p><p>⑴ 介宾短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状语后置):</p><p>①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p><p>②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p><p>③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p><p>④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p><p>⑵ 定语后置:</p><p>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p><p>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p><p>(三)省略句:</p><p>1、省略句:</p><p>⑴ 省主语:</p><p>①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p><p>⑵ 省介词宾词:</p><p>引以(之)为流觞曲水</p><p>⑶ 省介词“于”:</p><p>① 映带(于)左右 ② 悟言(于)一室之内</p><p>【涉及成语】</p><p>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p><p>【参考答案】</p><p>【古今异义】</p><p>1、列坐其次</p><p>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p><p>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p><p>2、亦将有感于斯文</p><p>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p><p>3、或取诸怀抱 </p><p>古:胸怀抱负。 今: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p><p>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p><p>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p><p>5、所以游目骋怀</p><p>古义: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p><p>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p><p>6、俯仰一世</p><p>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p><p>7、俯察品类之盛</p><p>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p><p>【词类活用】</p><p>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p><p>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p><p>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p><p>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p><p>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p><p>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p><p>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p><p>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p><p>【一词多义】</p><p>(一)临</p><p>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p><p>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p><p>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p><p>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p><p>(二)一</p><p>(1) 一起。例:若合一契 </p><p>(2) 一样。例:其致一也 </p><p>(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p><p>(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p><p>(三)次</p><p>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p><p>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p><p>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p><p>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p><p>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p><p>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p><p>(四)致</p><p>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p><p>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p><p>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p><p>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p><p>(五)修</p><p>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p><p>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p><p>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p><p>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p><p>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p><p>6、修守战之具 整治</p><p>(六)期</p><p>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p><p>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p><p>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p><p>4、期(jī )年之后 周、满</p><p>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p><p>【虚词运用】</p><p>1、所以</p><p>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表原因</p><p>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以此 用来</p><p>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 表方法</p><p>2、之</p><p>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助词 表定语后置</p><p>曾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 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p><p>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 往 达到</p><p>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助词 的</p><p>以之兴怀 代词 回指上文中的事。</p><p>暮春之初 音节助词 衬足四个音节</p><p>【特殊句式】 </p><p>(一)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p><p>(二)倒装句:</p><p>⑴ 介宾短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状语后置):</p><p>①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p><p>②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p><p>③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p><p>④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p><p>⑵ 定语后置:</p><p>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p><p>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p><p>(三)省略句:</p><p>1、省略句:</p><p>⑴ 省主语:</p><p>①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p><p>⑵ 省介词宾词:</p><p>引以(之)为流觞曲水</p><p>⑶ 省介词“于”:</p><p>① 映带(于)左右 ② 悟言(于)一室之内</p><p>【涉及成语】</p><p>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p><p>【兰亭集序的情感】</p><p>第一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第一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p><p>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新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p><p>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p> <p align="left"></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