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8:06

《诗经.氓》教案

<p align="left"></p><p>一教学目标: </p><p>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p><p>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p><p>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p><p>重点: </p><p>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p><p>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p><p>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p><p>二教学过程 </p><p>㈠、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p><p>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p><p>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p><p>㈡简介《诗经》 </p><p>《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p><p>《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p><p>“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p><p>“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p><p>“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p><p>《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p><p>㈢引入《氓》 </p><p>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p><p>㈣指导诵读 </p><p>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p><p>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p><p>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p><p>㈤词汇掌握 </p><p>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无—毋说—脱等等 </p><p>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以为泣涕子贿宴) </p><p>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p><p>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p><p>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p><p>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p><p>㈥小组讨论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p><p>[明确]恋爱婚变决绝(板书) </p><p>㈦自主合作探究 </p><p>《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p><p>1. 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 </p><p>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p><p>[明确]相见定情送别约期(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p><p>⑵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p><p>[明确]氓:急噪任性 </p><p>姑娘:温柔体贴痴情迁就男子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p><p>集体背诵一二章 </p><p>2. 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 </p><p>⑴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p><p>[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p><p>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p><p>[明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p><p>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p><p>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p><p>⑶集体朗读这部分。 </p><p>3. 学习“决绝”部分(六章) </p><p>⑴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p><p>⑵提问: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p><p>[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刚烈的性格特征。 </p><p>4. 从文中可以看出年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 </p><p>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p><p>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p><p>5. 体朗读课文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背诵本诗 </p><p>6.板书氓 </p><p>(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p><p>(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经.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