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说课稿4
<p align="left"></p><p></p><p>《岳阳楼记》的说课材料 </p><p> 江油市永胜中学 王蓉芳 </p><p> 我说课的篇目是岳阳楼记,这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古文单元的精读课文. </p><p>一.说教材 </p><p>(一).说课文内容 </p><p> 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此文是作者被贬于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一篇记.其文通过叙事引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由情入理,既墨蕴彩色,淋漓尽致的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巴陵胜状图,又随物赋感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表现他在政治失意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其文语言上骈散句结合,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让读者在朗读的音乐美中览景悟情,爱不释手.总之,这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名篇,是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p><p>(二).教学目标 </p><p>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精妙的语言魅力) </p><p>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p><p>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的作用 </p><p>教学工具:课件 和 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 </p><p>二.说教法 </p><p> 这是一篇经典的美文,其文意境博大深远,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采用情景感染法,带学生试'登'岳阳楼,一览巴陵胜景.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诱导学生的向往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同时新课标要求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因此,我决定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文意,品味文章思想内涵,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文中语言进行加工再造,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和写作思路的把握,我准备用分组讨论,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实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找资料,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等形式充分作好准备,再试作小老师向同学展开提问,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把握教学航向,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配合一套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把握重难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p><p>三.说学法 </p><p>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真正的主角应是学生.因此我准备用情景感染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分组讨论,互问互答的方式来解决的教学重点,以朗读品味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具体操作如下: </p><p>1.欣赏:用四大名楼导入课题,重点欣赏岳阳楼的胜景.(多媒体播放图片) </p><p>2.朗读:播放声音图象文件,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p><p>3.讨论:抓重点字词句理解含义,领会文章大意. </p><p>4.提问:根据个人理解,展开互问互答活动,强化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p><p>5.归纳:教师作总结性归纳,强化文章重难点. </p><p>6.拓展: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拓展思维. </p><p>四.说教学过程 </p><p>(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p><p> 首先用四大名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岳阳楼的愿望.然后播放朗读欣赏文件,让学生初步感知的魅力.(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个情景感染学生,使之主动产生学习的愿望.尽快进入角色,为后面教学过程作好铺垫.) </p><p>(二)检查预习 </p><p>!.抽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明确) </p><p>2.给加点字词注音(出示课件请学生笔答) </p><p>(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前准备情况) </p><p>(三)朗读指导 </p><p>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p><p>2.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 </p><p>3.全体试着朗读课文,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 </p><p>(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对于美文,通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帮助很大,胜过抽象的分析.) </p><p>(四)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 </p><p>1.熟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语言魅力. </p><p>2.结合注释,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 </p><p>3.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 </p><p>4.采用分组挑战式提问,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 </p><p>(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从而有效的掌握文章学习的重点.) </p><p>(五)思考讨论 </p><p> 对于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的分析,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共同完成.问题设计如下: </p><p>1.文章第一段写了岳阳楼的什么背景?说明了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p><p>2.第二段如何描写岳阳楼的全景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p><p>3.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如何来表现“迁客骚人”的感情的?其目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的? </p><p>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引出警句的?警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p><p>5.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表明喜欢的原因所在. </p><p>(说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全面思考问题,解决理解课文的难点) </p><p>(六)归纳总结 </p><p>1.学生总结写作方面的特点. </p><p>2.归纳的主题思想. </p><p>(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只要言之有理,抓住重点就可以视为正确,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p><p>(七)巩固拓展 </p><p>!.要求熟读并背诵全文. </p><p>2.完成《点拨》上的强化练习题. </p><p>3.完成比较阅读资料题. </p><p>(八)板书设计 </p><p> 岳阳楼记 </p><p> 范仲淹(北宋) </p> <p>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p><p>作记缘由 记叙 </p><p>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p><p> 洞庭湖全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描写 </p><p> 览物之情,得无乎异(过渡) </p><p>巴陵胜状,览物之情 阴天__悲 </p><p>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 描写.抒情 </p><p> 晴天___喜 </p><p>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p><p>古仁人之心 议论 </p><p>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