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评课稿2
<p align="left"></p><p>评陈媛老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p><p>上课中的亮点:</p><p>1、陈老师亲切平和的语言,给听课的所有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愿意打开心扉,在课堂积极发言。</p><p>2、多媒体合理应用,增加了课堂容量,内容更充实丰富。</p><p>3、设计合理,各版块衔接自然,对比手法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为有效。</p><p>4、语文味浓。在文中找解说词,扣住了文本,特别是感叹号的品析,为学生品味语言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p><p>5、学法指导对学生很有帮助,竺老师讲到在品味语言时,从文字意义再到情感层面,有利于学生平时解题。</p><p>建议:</p><p>1、适当的美读、朗读还可以再加强,个别的朗读能否改为齐读,或是其它形式的朗读,加强朗读的有效性。</p><p>2、在品味“终于”一词时,显得有些生硬,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读出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再加强。</p><p>3、在全文小节部分,可以结合当前面临的环保问题,或是西部大开发等现实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些。</p> <p align="left"></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