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p align="left"></p><p>《敬畏自然》教案 </p><p>教学目标 </p><p>1、积累词语“蓬蒿、咫狼藉、呐喊”等词的词义,学习运用“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等成语; </p><p>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p><p>3、整体把握文意,理解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p><p>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p><p>教学重点: </p><p>①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p><p>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p><p>教学难点: </p><p>了解文章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p><p>课前准备: </p><p>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p><p>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p><p>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p><p>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p><p>课时安排:2课时 </p><p>教学过程 </p><p>第1课时 </p><p>一、导入 </p><p>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的确,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他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让他变的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让它绝迹。但是,当我们陶醉于青山绿水的大自然中时,你是否觉得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呢? </p><p>二、新授 </p><p>(一)字词过关检测 </p><p>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p><p>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咫尺(zhǐ) </p><p>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p><p>2.解释下列词语。 </p><p>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细巧妙。 </p><p>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p><p>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p><p>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p><p>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p><p>(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p><p>1、齐读或抽读、范读。 </p><p>2、思考: </p><p>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p><p>明确:课文最后一段。明确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p><p>3、介绍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p><p>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p><p>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p><p>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多数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p><p>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类型有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p><p>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p><p>(三)合作研讨,把握文意 </p><p>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p><p>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p><p>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 </p><p>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p><p>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p><p>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p><p>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p><p>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p><p>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p><p>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p><p>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p><p>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p><p>三、小结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p><p>引论(1)“征服自然”,不自量力 </p><p>(2~4)人类的智慧 </p><p>(2~5) </p><p>本论(2~7)(5)自然的智慧 </p><p>(6~7)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的关系 </p><p>(8~9)宇宙的生命 </p><p>结论(11)敬畏自然 </p><p>四、作业 </p><p>第2课时 </p><p>一、讨论导入 </p><p>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 </p><p>“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p><p>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一层为“畏惧”,但不是原始人对大自然的惩罚。 </p><p>二、新授 </p><p>(一)再读课文] </p><p>1)、思考问题 </p><p>(1)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p><p>(2)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p><p>[明确] </p><p>(1)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p><p>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p><p>(2)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p><p>(二)、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p><p>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 </p><p>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p><p>“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p><p>(三)研读赏析 </p><p>我们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对于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p><p>1、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p><p>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p><p>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p><p>[明确] </p><p>1、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p><p>2、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p><p>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p><p>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p><p>(四)品味语言 </p><p>1、以练习为依托,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p><p>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只附答案) </p><p>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p><p>明确: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p><p>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p><p>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p><p>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p><p>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p><p>2、以修辞为载体,体味句子的文学性。 </p><p>(1)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p><p>明确: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p><p>(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p><p>明确: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p><p>(3)找出的反问句 </p><p>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p><p>明确: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p><p>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p><p> 明确: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p><p>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p><p> 明确: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p><p>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p><p> 明确: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p><p>(五)疑点探讨 </p><p>①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p><p>②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p><p>③“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p><p>(点拨见《教师教学用书》) </p><p>三、小结暨拓展延伸 </p><p>1、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p><p>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我,。 </p><p>2、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p><p>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p><p>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p><p>敬畏自然 </p><p>人类生命与大自然对比 </p><p>人类智慧、自然智慧拟人 </p><p>自然智慧、宇宙生命反问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