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6:57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p align="left"></p><p>课题 08《短文两篇》 </p><p>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p><p>2、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p><p>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p><p>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p><p>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p><p>教学重点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p><p>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p><p>教学准备 多媒体、 </p><p>教学课时 二课时 </p><p>教学流程(第一、二课时) </p><p>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p><p>导入 一.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诗词在全班交流。 </p><p>二、交流古诗词 </p><p>分别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 </p><p>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p><p>激发学生情趣,引入新课。 </p><p>整体感悟 </p><p> 1、 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p><p>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p><p>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2023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p><p>2、 默读全文 </p><p>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p><p>3、 朗读 </p><p>(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 </p><p>(2)、同学自读 </p><p>(3)、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p><p>(4)、分组朗读全文 </p><p> 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p><p>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p><p>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 </p><p>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 </p><p>探讨交流 </p><p>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p><p>(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p><p>(3)、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p><p>(4)、“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p><p>(5)、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p><p>四、小结 </p><p>学习后你有哪些收获? </p><p>学生思考回答课题,讨论探究合作。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适时加以引导 </p><p>作业 五、延伸 </p><p>以日或月为内容,写一篇充满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诗。 </p><p> 学生习作 培养写作能力 </p><p>板书设计 </p><p>日月 </p><p>发光、发热冰冷、死光 </p><p>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 </p><p>死不如生 </p><p>轰轰烈烈寒冷、寂寞 </p><p>(对光明的强烈追求)(对生者的期望) 教学后记 </p><p>注重了学生互评为主,辅以老师点拨的评价方法,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好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