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6:36

《孔子》说课稿

<p align="left"></p><p></p><p> 一、说教材</p> <p>1.教材简析</p> <p>《孔子》是小学s版课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笫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p> <p>【设计理念】</p> <p>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p> <p>2.教学目标</p> <p>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p> <p>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p> <p>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3.教学的重难点</p> <p>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p> <p>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p> <p>二.说教法和学法</p> <p>教法:引导法,即教师引导适时点拨.</p> <p>学法: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法.即,根据任务小组合作探寻答案,完成任务.三学生课前准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p> <p>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p> <p>四课时安排:2课时</p> <p>笫一课时:掌握生字新词,感知全文,弄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p> <p>笫二课时:理解重点句子, 深入了解关于孔子的四件事。</p> <p>三说教学过程</p> <p>《孔子》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p> <p>质疑导向。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思想令人怀想。谁知道中国最有名的老师是谁?生答:孔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你了解到了他生平的什么哪些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谈谈自己第一课时的收获。)</p> <p>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p> <p>1).默读第1——4个小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p> <p>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师问: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p> <p>(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p> <p>故事1: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p>故事2:不喝“盗泉”水</p> <p>故事3:谈“识人不易”</p> <p>故事4:晚年读《周易》</p> <p>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p> <p>第一个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自己这方面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p> <p>第二个故事:</p> <p>(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p> <p>[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p> <p>第三个故事</p> <p>分角色读: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在朗读中充分体现,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p> <p>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可结合生活实际谈。(“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p> <p>(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p> <p>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p> <p>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p> <p>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p> <p>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语句,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p> <p>[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p> <p>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p> <p>[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p> <p>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抓住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理的语句,</p> <p>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带着理解齐读。</p> <p>3)第四个小故事</p> <p>边思考边勾画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p> <p>[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p> <p>3.学习升华。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你又学到了他什么思想呢?(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安守节操,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由此,经过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要做一个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安守节操,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的人。</p><p align="left">标签:孔子 </p><p align="lef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子》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