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骑牛比赛》教案设计
<p></p><p>骑牛比赛</p><p>教材分析:</p><p>《骑牛比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为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神表演,给予人们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和前后两篇课文都是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道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p><p>教学目标:</p><p>1.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p><p>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p><p>3.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真本领。</p><p>教学重难点:</p><p>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借助课文语言材料,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真本领的道理。</p><p>2.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次比赛的场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理解骑手说的话是难点。</p><p>3.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p><p>教学准备:</p><p>1.课文的录音磁带;搜集有关动物的比赛,</p><p>2.生字卡片。</p><p>课时目标:</p><p>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2.学会“观”、“位”两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p><p>3.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体会骑手的技艺高超。</p><p>教学重难点:</p><p>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借助课文语言材料,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真本领的道理。</p><p>2.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次比赛的场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p><p>3.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p><p>一、激趣导入</p><p>1.小朋友们,你见过牛吗?老师这有好几种牛,你们看,出示(黄牛、水牛、奶牛。)你们看这是野牛野牛的脾气很暴躁,尤其是野牛中的公牛,发起脾气来非常厉害。所以,南美洲的人觉得谁要是能够征服野牛,能骑在牛背上不被摔下来谁就是英雄。于是,他们便经常举行骑牛比赛,每次比赛时,家家户户,几乎所有的人都挤到赛场周围,想亲眼看到这惊险刺激的场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骑牛比赛?(播放视频)</p><p>2.揭题:有一篇课文描写的就是这比赛的场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谁来读一读这课题(齐读)</p><p>(设计意图:要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教师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美好的情境,起到了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p><p>二、细读课文,悟情明理</p><p>1.课文里是怎么写这骑牛比赛的?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轻声读,高声读,还可以邀请你的同桌和你一起读。</p><p>自由读文。</p><p>一读要求:</p><p>(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p><p>(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p><p>二读要求:</p><p>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寻找答案。</p><p>2.检查反馈。</p><p>小朋友们读得非常用心,读书就应该这样,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读读这些词语宝宝,待会儿请你来读。</p><p>(1)读准字词的音:</p><p>特别 观看 尽管 热烈 曾经</p><p>这位 只有 掌声 献上</p><p>好几个 南美洲 两三秒 上千次</p><p>技艺高超 一束鲜花 兴致勃勃</p><p>兴致勃勃地观看 疯狂地上下蹦跳 牢牢地骑在牛背上</p><p>野性大发的公牛 热烈的掌声</p><p>(2)读课文</p><p>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p><p>(设计意图:给孩子自学的空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读通句子,为感悟课文做好准备。)</p><p>三、品读感悟</p><p>过渡:课前我们已经读了课文,你们知道是哪里的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p><p>(一)精读第一小节</p><p>1.出示第一节: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p><p>2.点红:特别,(指导读词)你能把“特别”换成其他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吗?(很 十分 非常)</p><p>3.谁来读好这词。</p><p>4.谁来读好这句。指名读(2名)(师评:还不够爱看,把特别再强调一点,老师听出你也特别爱看)</p><p>5.生齐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会南美洲人的喜爱吧)</p><p>过渡:为什么说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p><p>(二)精读第二小节</p><p>1.整体感知</p><p>(1)自由读第二小节</p><p>(2)这一小节中,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p><p>2.精读第一句话</p><p>①指名学生答上一问题</p><p>②出示第一句</p><p>③指导理解:你从哪些词又可以看出来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p><p>A.“挤满了人”:(出示图理解)请看,观看的人多不多?太多了,这就是挤满,老师再送一个形容人多的词语叫人山人海。(指导读挤满)</p><p>B.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在干什么呀?</p><p>他们观看时有的在(叫),有的在(鼓掌),有的在(喊加油)</p><p>C.理解“兴致勃勃”:根据生的回答,师:观众们的兴趣多浓啊,兴致这么高,这就叫:出示“兴致勃勃”点红(指导读这词)</p><p>D.现在你们就是小观众,老师看谁的兴致最高,把这个词读好。(指名生读)</p><p>④是啊,这比赛真吸引人啊,谁来读好这句话?(3个)</p><p>⑤让我们也兴致勃勃地来读读这句。(齐读)</p><p>⑥这么多人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所以说:师引读第一段</p><p>过渡:让我们再来欣赏一场紧张的、激动的骑牛比赛。师:看比赛前,老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看看牛的表现如何?骑手们的表现又怎么样?(板书:公牛、骑手)(播放录像,学生观看)</p><p>3.精读第二、三句话</p><p>师:公牛的表现怎样?</p><p>生:乱蹦乱跳。</p><p>生:疯狂地上下蹦跳。随机点红:疯狂地上下蹦跳。让我们站出来也像公牛那样疯狂地上下蹦跳吧,再疯狂点,再疯狂点,真是一群疯狂的牛,那你能把这个词读好吗?(指名读)</p><p>师:公牛很疯狂,再读一次。</p><p>师:公牛有些手下留情,显得比较温柔,请二三排小朋友读。</p><p>生:牛蹦蹦跳跳,真是太疯狂了。</p><p>④读读上面这句,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就是什么样的公牛?师点红:“野性大发”</p><p>⑤谁来读好这个词。指名生读(真凶猛,太狂野了)</p><p>⑥生齐读</p><p>⑦指导看图:好几个起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都怎样了? (都摔了下来)</p><p>⑧在牛背上的时间长不长?这句话中哪个词说明时间很短?点红:只两三秒钟</p><p>体会: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摔下来了,根本就骑不住呀!谁来快速地读好这词。(指导读词)</p><p>⑨师:这公牛真是火爆,要骑稳真是太难了,谁来读读这句。</p><p>过渡:这头公牛真是太厉害了,好几个骑手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只有一个骑手怎样(看图)……(师引读).</p><p>⑩根据生的回答指导理解“牢牢地”(读好这个词,再抓牢点,再用点力)</p><p>播放视频:下面就让我们来睁大眼睛再看看这个骑手,我们来数一数这位骑手在牛背上骑了几秒钟。</p><p>⑾师创设情境引读:尽管公牛上下疯狂地蹦跳时,骑手还是?尽管公牛用角乱顶乱撞的时候,骑手还是?尽管公牛用尽全身力气想把骑手甩下来时,骑手还是?</p><p>⑿理解:技艺高超</p><p>A.师:看图:看这位骑手骑在光秃秃的牛背上,一只手牢牢地抓住牛背,像被胶水粘住一样,另一只手高高举起,骑牛比赛规定骑手在牛背上不仅要坚持8秒,而且还要比在牛背上的动作,可见这位骑手的技艺超出一般,的确,非比寻常,这就叫“技艺高超”(点红)板书:技艺高超。一起读好这个词</p><p>师:这位骑手的本领高不高,我们就称他为 “高手”</p><p>B.谁通过朗读夸夸这位骑手?</p><p>指导朗读:指名读(他的本领真大,技艺真高超,真让人佩服)</p><p>C.男女生赛读(真是一位骑牛高手,真是技艺高超)</p><p>5.精读第四句</p><p>①看到这么精彩的骑牛比赛,我们(边说边鼓掌)</p><p>②播放掌声。再响点,再热烈点。</p><p>③指导理解:热烈</p><p>像这样持久而响亮的掌声就叫做热烈的掌声。(点红)</p><p>④朗读指导:生齐读(掌声真热烈,观众真热情)</p><p>师:我们不禁为他赞叹欢呼,骑牛比赛就是勇敢者的运动,能够上场的就是勇士,所以(师引读第一段),让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这些勇士吧!(鼓掌)</p><p>⑤师指板书总结:我们在赛场上看到了(野性大发的公牛,技艺高超的骑手)</p><p>师: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呢?他的奥秘在哪里呢?我们下一节课来学习。下面让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p><p>(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图再加上学生合理的想象,理解“挤满”“兴致勃勃”,学生就由抽象转为具体形象。学生通过看骑牛比赛视频,会对骑牛比赛有较直观的认识,更会对比赛的公牛印象深刻,这样再来理解文中描写公牛的语句就水到渠成了。)</p><p>四、教学生字</p><p>1.出示:兴,位(让生读一读)</p><p>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p><p>3.写的时候哪些笔画要提醒大家注意的?</p><p>4.师范写,生书空,描红,临写</p><p>(设计意图:记字形的方法很多,教师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寻找合适自己的记字方法,让学生交流,加深记忆。适时点拨,在引导学生摸索规律的同时,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字方法,弥补学生的认知不足。)</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