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6:14

11、倾斜的伞

<p></p><p>11、倾斜的伞</p><p>文本细读:</p><p>《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在雨中的伞下发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倾斜”的伞下。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p><p>在结构上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前后两部分内容穿越了时空。人物发生了变化——开始的伞下,是外公呵护着我,伞歪向了“我”这边,后来,外公变得苍老,而“我”已经长大成人,“我”在雨中,伞又歪向了外公。两部分情节相似,语言描述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着的是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传递着的也是浓浓的亲情。</p><p>知识与技能目标:</p><p>1、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p><p>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p><p>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过程与方法目标:</p><p>1、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p><p>2、提高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p><p>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p><p>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本课,解决部分生字词。</p><p>设计意图</p><p>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p><p>再设计及随笔</p><p>教学过程:</p><p>一、谈话引入</p><p>1、课前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自己的感受。</p><p>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把“倾斜的伞”下,去感受一下“我”与外公之间浓浓的爱吧。</p><p>设计意图</p><p>通过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为以后更好的情感品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p><p>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p><p>让学生充分与文本沟通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到亲情的可贵。</p><p>在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心情的同时,又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p><p>交流学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p><p>再设计及随笔</p><p>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p><p>1、读课文,解决生字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p><p>2、指名读课文,布置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勾画出不懂的词语。</p><p>3、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淅沥声、困惑、混浊……”</p><p>4、检查读文情况,并习惯性的进行评价。</p><p>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p><p>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来。</p><p>2、引导学生就提出的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或看法。</p><p>注:①在雨中的伞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年代,雨中伞下场景的相似和变化)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课后练习二)②在雨中,那把伞为什么会倾斜?从“倾斜的伞”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前后两部分的情节,谈体会)</p><p>3、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给你的感触最深,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伞歪了”,“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同次描写外公的笑和文中最后一段等处,让学生谈出体会)</p><p>适当指导朗读</p><p>四、拓展延伸</p><p>“小练笔”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温暖和快乐,把在生活中这样的小细节及亲身体验,说一说,并写下来。</p><p>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p><p>1、归类识字,如:“淋、混、浊、泪”</p><p>2、注意“丹”字,容易多写一点。</p><p>3、班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1、倾斜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