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
<p></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p><p>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p><p>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p><p>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p><p>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p><p><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p><p><strong>教学难点</strong></p><p>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p><p><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p><p>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p><p>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p><p><strong>课前准备</strong></p><p>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p><p>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板书:语文园地)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p><p>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p><p>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p><p>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p><p>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板书:详略得当)</p><p>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和场景。)</p><p>三、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板书:词句段运用)</p><p>1.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出示课件</p><p>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p><p>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p><p>2.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p><p>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板书: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p><p>4.动脑子和同学比比,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想想它可以被用在哪里?(作文)</p><p>举例:</p><p>班上的调皮鬼又闹笑话了,淘气包率先没绷住,笑得是前俯后仰,班长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班上最文静的小书虫都情不自禁地嘴巴一抿,险些笑出声来。</p><p>教师总结:原来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组近义词。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哦,一定会让你的作文读起来更加有趣!</p><p>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板书: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p><p>师: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比如说课本中的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p><p>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p><p>师:那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和吉祥寓意吗?</p><p>(比如说傣族泼水,寓意去除污秽,迎接美好)</p><p>(比如,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p><p>请和同学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大家交流。出示课件</p><p>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p><p>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万事足</p><p>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事事顺</p><p>五、教师布置作业。</p><p>尝试背诵《长歌行》。</p><p>鼓励学生提前了解《长歌行》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诗背景。通过预习课外搜集资料和课外搜集,请学生为新科做准备,更加熟悉和了解下一节课的内容。</p><p>课堂作业: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景。(不少于150字)</p><p><strong>第二课时</strong></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p><p>2.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p><p><strong>教具准备</strong>:课件</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p><p>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p><p>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p><p>二、临摹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板书:书写提示:提升书写速度)</p><p>教师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进行书写,一笔一画认真照着写。</p><p>鼓励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看看写字速度、和字体有没有新的变化。</p><p>教师可巡回指导,同时将写得又好又快的作品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颁发奖品,并交流讨论提高书写速度的技巧。</p><p>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p><p>三、朗读并背诵《长歌行》(板书:日积月累《长歌行》)</p><p>(1)请学生快速诵读《长歌行》,体会其中意思。</p><p>(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p><p>教师:</p><p>【诗歌意思】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p><p>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p><p>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p><p>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p><p>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p><p>【诗歌讲解】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板书:时光易逝奋发向上)</p><p>四、鼓励学生以剧目表演的方式,体验《长歌行》的情景和人物心情。</p><p>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体验该诗中的思想感情。</p><p><strong>教学反思</strong></p><p>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抓住特点描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p><p>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了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的表达方法。</p><p>3.结合生活体验,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丰富了生活体验。</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