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5:57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

<p></p><p><strong>【教育目标】</strong></p><p>1、学会9个生字、会认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p><p>2、通过学习文章,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p><p>3、教育学生从小就应锻炼自己的生活。</p><p><strong>【教学重难点】</strong></p><p>重点:指导朗读、弄清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p><p>难点:读懂狮子妈妈说的话。</p><p><strong>【教学模式】</strong></p><p>初读课文(图文并列、以图助文)→细读课文(从图入手、图文结合)→熟读课文(借助图文、感情升华)。</p><p><strong>【教学准备】</strong></p><p>教学挂图、幻灯片、片段课件。</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strong>一、谈话引入课题:</strong></p><p>(教师手拿狮子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学生答:狮子)它是林中之王,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只小狮子的故事,看一看你愿意和哪只小狮子交朋友?(板课题,同学齐读)</p><p><strong>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strong></p><p>1、听课文录音(随录音适时把三幅图挂在黑板上)。</p><p>2、让学习结合三幅图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把不理解的词找出来,简单的直接解答,难理解的写在副板书上。</p><p>3、课文里写了两只小狮子的什么事?你喜欢哪只小狮子?(出示两只狮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p><p><strong>三、导读课文,分析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strong></p><p>过渡: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可一点都不一样。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段。它们都有什么表现呢?</p><p>1、分别指名读出文中描写勤、懒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p><p>2、你喜欢哪一只?为什么?(滚、扑、撕、咬)这是四个什么词?</p><p>3、指名(2~3人)用动作理解四个词,学生上前表演。</p><p>4、小组讨论:勤狮子练功时,可能会遇到哪些苦?为什么它还要坚持练呢?(启发谈话:滚、扑、撕、咬是狮子捕捉猎物所必需的本领,没有这些本领、它就捕捉不到猎物,可能会饿死)。</p><p>5、另一只狮子怎么样?(懒洋洋)请你们像它一样在椅子上做一做动作,看谁做的像。</p><p>过渡:这只小狮子为什么不象第一只小狮子那样刻苦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6自然段。</p><p><strong>四、指导朗读,弄清另一只狮子不练功的原因:</strong></p><p>1、让学生通过看图上跷着二郎腿躺在树荫下的狮子,引导学生读得慢一些。读四—六段时,要让学生模仿懒狮子的动作、神态和腔调来读句子。</p><p>2、采用多种形式练读(指名,分角色,男、女生,小组读)</p><p>3、小组讨论:你听了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你想对懒狮子说些什么?(发散思维,鼓励说话)</p><p>过渡:狮子妈妈听了懒狮子的话会怎么说呢?</p><p><strong>五、指导学习理解妈妈说的话。</strong></p><p>1、懒狮子说的话对吗?听老师读第七自然段。</p><p>2、懒狮子想靠谁生活?爸爸、妈妈老了,不在了,还要靠谁呢?(要靠自己)</p><p>3、“生活的本领,真正的狮子”是讲什么?(会捕捉猎物,跟狮子的爸、妈一样成为林中之王)。</p><p>4、所以妈妈说──你也……(学生接读)</p><p>5、说说从狮子妈妈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谈话:小时候要锻炼生活的本领,不靠父母长大才能真正独立生活)。</p><p><strong>六、扩展活动,续编故事:</strong></p><p>1、观察第三幅图上小狮子的表情,想一想: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有什么反应?接下来会怎么做?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看谁想象的故事既合理又生动。题目可以是《小狮子变了》、《小狮子的故事》。(2~3人)</p><p>2、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课本剧。(可根据课内时间安排,小组竞赛,看哪组表演得好,给予表扬)。</p><p><strong>七、作业:</strong></p><p>把续编故事写在日记本上。</p><p><strong>【板书设计】</strong></p><p>27、两只小狮子</p><p>勤狮子 (图) 懒狮子(图)</p><p>刻学会生活的本领只</p><p>苦不靠父母晒</p><p>练太</p><p>功阳</p><p>(勤) 成为 (懒)</p><p>真正的人</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