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人教版)
<p></p><p>诗歌教学要改变单一的读读﹑译译﹑背背的模式,宜引导学生或吟或诵,或唱或舞,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凝练﹑深邃﹑隽永雅典的古代诗歌的殿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p><p>【《次北固山下》教案设计】</p><p>教学目标:</p><p>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诗歌思乡情感;</p><p>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p><p>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p><p>一、导入</p><p>讲《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p><p>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同学们注意到“甘露寺”,这座寺庙坐落在某座山上,这座山,可以说是三国山,充满着英雄豪气,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这座山叫做“北固山”,这座山,还成就了一位诗人,他就是王湾。</p><p>王湾是唐代诗人,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诗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传这首诗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p><p>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p><p>二、题解</p><p>同学们看题目,北固山我们知道是一座山名,这个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词一次两次呢,还是说是“仅次”呢还是“次品”的次呢?)我们还知道哪些题目中饱含景点的古诗词啊?(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这里的望、登都是作动词解释,所以,次也可能是动词解释,看注释,对,是动词“停靠”的意思。</p><p>解了题目,我们进入诗歌的内容。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懂诗歌的内容。有不懂的请做好记录。</p><p>同学们,遇到难题了吗?请提出来。</p><p>(请学生回答,老师辅助)</p><p>并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p><p>三、朗读</p><p>1凭印象初读:请同学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体会。</p><p>同学们读完了,你能说说你刚才读的时候,是用怎么样的情感去朗读的?并说说原因。</p><p>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以朗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请同学们听听,给老师点评点评。(教师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等)</p><p>3教师指导:既然大家都觉得老师读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窍门告诉大家。</p><p>4领会后再读:同学们琢磨了几分钟,一定有所收获了吧!不如来展示展示,谁愿意?</p><p>4全班齐读: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p><p>四、分析</p><p>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到了诗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想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激发出来的呢?作者传达的是单一的乡愁吗?我们对诗歌进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p><p>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p><p>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p><p>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p><p>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p><p>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p><p>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p><p>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p><p>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p><p>愉快,舒畅</p><p>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p><p>2、品味颈联</p><p>不知不觉,已到残夜。作者见到了什么景象?</p><p>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p><p>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p><p>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p><p>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流露出什么感情?</p><p>提示: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白天和夜晚,旧年和新春,为何这般匆匆啊?</p><p>请带着无限的感慨朗读这两句诗。语调要深沉舒缓。</p><p>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表达的不仅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请听老师读,注意声调、重音。强调生,入。为什么不用“升”?</p><p>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p><p>提示: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p><p>所以,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p><p>提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朗读时声调可高一些。</p><p>请用这种情绪朗读。</p><p>男女重读,女感慨,男乐观。</p><p>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p><p>提示:岁末腊残之夜,岁末,正是旅人归家的时间,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因为彻夜未眠呀。</p><p>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p><p>请学生回答。</p><p>提示: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p><p>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p><p>3.品味尾联:</p><p>请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p><p>齐读最后两句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p><p>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这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请用惆怅而又无奈的语气朗读后两句诗。</p><p>大雁飞过,诗人会说些什么。</p><p>提示:诗人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乡愁,是归意。</p><p>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男女重读,男略高,女低</p><p>五、小结</p><p>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千古流传,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打动人的不仅仅是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还有他乐观积极的情绪,每当我们处于低谷的事情,不要气馁,想想王湾告诉我们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p><p>下课。</p><p>六、板书设计</p><p>次北固山下</p><p>王湾</p><p>首联:羁旅</p><p>颔联: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寓情于景, 景中含理</p><p>颈联:理</p><p>尾联:情</p><p>【教学总结】</p><p>这节课为了体现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主要围绕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进行设计,全面考虑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接受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1、教案体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以生为本”的课改思想。</p><p>2、积极实施教学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习惯。</p><p>3、创设的诗歌学习情景,增强感悟。</p><p>4、合理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p><p>5、注重对诗歌进行感悟教学,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