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浙江潮》教案设计
<p></p><p>《浙江潮》是一篇文字精炼的古文,寥寥数语却将浩浩汤汤的浙江潮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浙江潮》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p><p>【《浙江潮》教案设计】</p><p>设计思路:</p><p>1、指导思想:本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和感悟,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比古今语言的不同风格,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p><p>2、设计理念:</p><p>(1)少教多学: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诵读和节方法,通过进行对比阅读,通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对比联系,互文理解,提升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p><p>(2)以读促悟: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出文言文阅读的节奏和韵味,在多层次的诵读中理解内容,提升语感,表达对浙江潮的喜爱与赞美之情。</p><p>教材解析:</p><p>《浙江潮》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的第二篇主体课文,由文言文《浙江之潮》和现代文《观潮》组成。两篇文章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叙述内容展示了浙江潮的形色声势,表达了作者对浙江潮这一千古奇观的赞美之情。《浙江之潮》语言凝练,比喻形象新颖,是一篇短小精悍的速写小品。《观潮》则更为细致,从“观”的角度入手,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记叙了浙江潮惊心动魄的气势,表达了观潮人的赞叹之情。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浙江之潮》,《观潮》作为辅助理解材料。《浙江之潮》从概括评价,到细致描写,再到名人诗评,文字虽少,内容丰富,尤其是对于浙江潮形色声势的描写可谓是精致准确,充满想象,回味无穷,是指导学生学习诵读、解读和语言创作的好素材。</p><p>生情分析:</p><p>学生刚刚升入五年级,在中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能够结合不同的语境选择字音、字义,能借助一定的现代文辅助理解。诵读能力较强,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和节奏感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表现力。但是学生对于浙江潮缺乏直观的感受,情感表达上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同时,对于诗化语言的凝练性表达还需要指导提升,需要充分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指导学生准确表达,写出诗韵。</p><p>教学目标:</p><p>1、 认识本课生字,能够积累玉城雪岭、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等新词,写摘录笔记。</p><p>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努力尝试背诵。通过多层次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想象补充的方法,了解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理解称其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p><p>3、 了解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色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尝试运用个性化诗句表达对浙江潮的发现和感受。</p><p>4、激发对大自然神奇景观的热爱之情。</p><p>教学重点:</p><p>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浙江潮的特点,理解之所以称之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p><p>教学难点:</p><p>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能用简单的诗句表现浙江潮的特点。</p><p>教法:指导诵读法、直观感悟法、情境融合法;</p><p>学法:诵读品味法、对比联系法、迁移运用法;</p><p>教师准备:教学课件</p><p>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浙江潮”的资料,自读课文《观潮》。</p><p>课时安排:一课时</p><p>学习过程:</p><p>一、 主题导入:</p><p>1、世界上的自然奇观数不胜数,它们各具特色,无比神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我国的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去看看闻名中外的“浙江潮”。</p><p>(结合地图明确位置,板书课题。)</p><p>2、播放视频资料:</p><p>(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浙江潮。(播放解说视频)</p><p>(2)试着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发现或者感受。</p><p>(学生根据自主观看的感受进行简单描述。)</p><p>(3)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文学家周密,用不到一百字就展现出了浙江潮的风姿,我们一起来看看!</p><p>二、学习课文:</p><p>1、初读课文:</p><p>(1)这是一篇文言文,自己读一读,看能不能读下来。</p><p>(2)指名朗读,正音:最盛(shèng) 江横玉系(jì)腰</p><p>出示不同字音对应的字义,让学生根据义项进行选择。</p><p>(3)同桌互读,检查正音,要求做到正确、流利。</p><p>(4)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和停顿。</p><p>(5)学生练读后展示赛读。</p><p>2、解读文意:</p><p>(1)你读懂了吗?给你同桌讲一讲,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p><p>(2)提出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怎样学懂它?</p><p>(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现代文、图文想象、查工具书、询问他人等方式解读文本。)</p><p>(3)指名交流,指导朗读:</p><p>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p><p>文言文,不仅要有节奏,跟要有韵味,那就是融入其中的情感。想想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又该怎么读呢?</p><p>(指导学生读出对浙江潮的赞叹。)</p><p>②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p><p>这两句该怎么读呢?(配乐读出声势变化,指导按照顺序诵读。)</p><p>说说这两句写得怎么样?</p><p>(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对形色声势的描写,概括出基本特点:形态多变,如雪似玉,声势浩大。)</p><p>③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p><p>引读:当著名诗人杨万里看到浙江潮这汹涌澎湃的气势,也不由得发出感慨······</p><p>3、感悟文眼:</p><p>(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明白其中的缘由了吗?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简要写下你们的理由。</p><p>(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总结:</p><p>(从声势浩大、雄伟壮观、变化万千、经久不衰等方面入手点评。)</p><p>(3)引读赞叹:</p><p>当年,周密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由得赞叹——</p><p>今天,我们每年依然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还想说一句——</p><p>未来,浙江潮还将这样汹涌澎湃下去,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会说——</p><p>三、拓展阅读,指导创作:</p><p>1、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2023年也曾亲临浙江观潮,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p><p>(出示:七绝·观潮</p><p>毛泽东</p><p>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p><p>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p><p>你能读出其中的气势吗?(学生尝试朗读。)</p><p>2、想不想也写一句诗,来描绘浙江潮这种天下奇观呢?</p><p>(诗句的要求:字数相等,抓住特点,用词准确。)</p><p>四、小结:</p><p>今天, 我们诗文中行走,品味了南宋文人周密对浙江潮的描述,诵读了毛主席对浙江潮的观感,更写下了自己的诗句,用文字的方式亲近奇观、表达奇观。</p><p>五、布置作业:</p><p>1、背诵《浙江之潮》。搜集关于浙江潮的资料,了解其成因。</p><p>2、自读《观潮》, 积累词句,感受现代语言描述下的浙江潮。</p><p>板书: 浙江之潮</p><p>形态多变 如玉似雪 天下之伟观也</p><p>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p><p>【教学总结】</p><p>《浙江潮》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奇观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的内容节选自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文言文《观潮》,《浙江潮》是周密根据钱塘江大潮写的一篇文言文,教材在《浙江潮》这篇文言文后面附加了一篇现代文的《观潮》。这一篇文言文和一篇现代文编写在一起,成了教材编写的独到特色,这两篇课文在内容和选材上都有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描写了号称“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但是它们在言语表达上有着天壤之别。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现代文《观潮》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之后,再带领着学生疏通文言文《浙江潮》的文句意思,最后再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在现代文《观潮》的语段中找出与文言文《浙江潮》词句相对应的句段。接着,我便让男女生对比朗读文言文和现代文,在一古一现地比较朗读中,学生对文言文意思的理解不讲自通,同时对文言文用字措辞高度的概括性和简洁精辟的特点有了深刻的体会,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现代文遣词造句的细致入微、明白实用的特色。</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