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5:52

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

<p></p><p>《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两件事:一是抓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p><p>【《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2</p><p>【学情分析】</p><p>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目标:</p><p>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十个生字,理解“痴迷、纵横、闪烁、鼓鼓囊囊”等词语;</p><p>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p><p>过程与方法目标:</p><p>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p><p>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p><p>3、利用博客、网络交互功让学生开展创意阅读,延伸课堂。</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p><p>1、凭借文本,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p><p>2、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p><p>【教学策略】</p><p>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人体验地生成,通过学法指导,以读促写。</p><p>2、通过博客、网络平台等多种交流方式,实现文本、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p><p>【教学重难点】</p><p>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p><p>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p><p>【课前准备】</p><p>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p><p>2、建立主题博客学习网站。</p><p>【教学资源】</p><p>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主题博客学习网站</p><p>【教学过程】</p><p>一、激趣导入,认识法布尔——从直观入手,走进文本学习</p><p>1、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大自然的礼物。(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喜欢这些小家伙吗?有个人也很喜欢小昆虫,可他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将这种热爱与痴迷持续了一生,他就是法布尔——科学殿堂里的一位巨人。(板书:科学殿堂)</p><p>(设计理念:直观再现生动活泼的昆虫图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p><p>2、小组交流,认识法布尔。</p><p>谁来说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p><p>(学生将课前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进行交流。)</p><p>3、课件出示法布尔生平简介。</p><p>(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法布尔,走近法布尔,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p><p>4、师:让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到法布尔的童年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学生随师书写课题)</p><p>二、互助学习,初读课文 ——通过互助学习,扫清文字障碍</p><p>1、同桌互助,对读课文。</p><p>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理解重点词语,扫清文字障碍。</p><p>2、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注意带点字读音。</p><p>纵横 闪烁 光泽 责骂 满载而归 鸟栖虫居</p><p>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 鼓鼓囊囊 兴致勃勃</p><p>(设计理念: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字词,直观帮助学生纠正字音,理解词义,便捷、生动,利于学生掌握、积累生字新词。)</p><p>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初识文本内容,促进探索新知</p><p>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p><p>2、生默读课文后,交流反馈。</p><p>3、课件出示文本: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p><p>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理解“着迷”。</p><p>4、在课文中还有几个和着迷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p><p>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p><p>5、学生结合“迷”字,理清课文叙述了哪几件事?</p><p>(设计理念: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默读课文,让学生充分阅读,沉浸文本,促使学生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在感知文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知)</p><p>四、以读促学,感悟痴迷——引导品析文本,进行学法指导</p><p>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画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词语美美读一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p><p>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师生共读共议。</p><p>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语段:</p><p>1)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p><p>(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p><p>2)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p><p>(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终于”说明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p><p>3)引导想象,拓展思维:法布尔在找这位“歌唱家”时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p><p>4)重点指导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用表演朗读法来表现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欣喜。(师生合作创造性表演读。)</p><p>(设计理念: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捕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p><p>2、归纳学法——读,想,划,评</p><p>五、以导促学,探究痴迷——引导答疑导学,形成个人体验</p><p>过渡:小法布尔的故事还真不少,这不,爸爸让他去放鸭子他又干什么去了?</p><p>1、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p><p>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方法:</p><p>金钥匙:读——想——划——评</p><p>划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重点词语有感情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p><p>(设计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书写感受等语文实践活动,体会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领悟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适时加以学法上的指导,实现短时、协作、高效的学习。)</p><p>1)、小组合作按照学法:读,想,划,评,找出反映法布尔喜爱昆虫的句子。</p><p>2)、学生依照情感体验,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p><p>2、教师引导感悟第四段。</p><p>1)、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听,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童年》,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美妙的画面。</p><p>2)、师指导: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边,会观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交流个人情感体验)</p><p>预设学生理解:</p><p>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p><p>3)、请同学们用心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昆虫世界吧!</p><p>课件出示小昆虫视频。</p><p>(设计理念:视频欣赏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还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让学生走进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p><p>3、学习第5,6自然段,感悟“痴迷”</p><p>过渡:这只把蒲公英当做降落伞的小甲虫多么可爱呀!它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尔。</p><p>1)、学生自读5、6自然段,划出描写小甲虫的句子。</p><p>2)、学生交流汇报。</p><p>预设学生回答:</p><p>课件出示文本:</p><p>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p><p>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p><p>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p><p>读句子,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之情。</p><p>3)、这天,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了些什么?</p><p>4)、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喜滋滋”的心情。</p><p>5、法布尔迷恋着昆虫的世界,可爸爸妈妈是怎样的态度呢?</p><p>1)学生读后交流。</p><p>2)教师小结: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把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装满了衣袋。为什么大自然中的一切令他如此痴迷呢?</p><p>3)回顾全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描写大自然美好和小动物可爱的语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p><p>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经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p><p>(设计理念:点面结合,落实单元教学重点。)</p><p>6、感悟最后一段。</p><p>A、过渡:强烈的兴趣加上细致地观察,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撰写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乐章《昆虫记》,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p><p>B、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p><p>C、师问:这沉甸甸的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p><p>D、回扣文题: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p><p>E、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 ),装满了( ),还装满了( )。</p><p>师相机板书:强烈的兴趣、执着的精神</p><p>设计理念:通过对文题的深入理解,提炼文章的中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p><p>六、以读促写,升华痴迷——延伸课堂内外,进行知识拓展</p><p>1、走进法布尔</p><p>A、多媒体课件出示:</p><p>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p><p>——法布尔</p><p>B、师配乐范读。</p><p>C、师动情小结:作为一位科学家,一位用心去观察、用爱去体会的科学家,法布尔先生的科学研究是充满诗意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昆虫记》是最著名的,就让我们静静地去读一读,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p><p>(设计理念:在诗意的环境里阅读诗一样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p><p>2、以读促写。</p><p>此刻如果我们正站在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呢?想一想,再写下来,也可以在课后把你的感悟、想法发到主题博客上。(出示博客链接地址)</p><p>(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落实语言文字的教学。)</p><p>板书设计:</p><p>5、装满昆虫的衣袋</p><p>着迷</p><p>迷恋 科学的殿堂</p><p>痴迷</p><p>热爱大自然</p><p>【教学总结】</p><p>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p><p>成功之处:引导感悟痴迷。</p><p>“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问文中有“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意思差不多,但是程度却越来越深。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理解这三个词,想想能不能调换它们的位置?为什么呢?讨论之后在去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课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法布尔抓住纺织娘;二是法布尔捉“小甲虫”。对作者重点描写的捉“小甲虫”的情况。我在教学时重点抓住这一自然段,从人物的心情、动作等方面,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其一,引导学生从第四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句。你看,捉到了昆虫,“高兴极了”,“满载而归”,“心里喜滋滋的”;被迫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眼泪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尔的心中,昆虫的确是“心爱的小宝贝”。其二,应该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动词,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一个“放”字的处理,我采用了词语比较的方法来体会语言文字的情感。一个垃圾只要“扔”或“丢”,这里为何不是“扔”、“丢”,而是“放”呢?这样看来,“放进”一词看似朴实,但用得准确传神,让学生体会其用得精妙恰当。其三,还应当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父母的责骂。在一般情况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许捉昆虫,孩子便自动放弃了,而法布尔在如此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地挑拣”,“躲起来偷偷地玩”,其痴迷程度便显而易见了。这时候,再将“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提出来比较,学生就更能体会正是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这种痴迷与执着才会有今天的成就的。</p><p>不足之处:</p><p>课上由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欠缺,回答问题比较琐碎,浪费的时间也比较多,感悟的不够深入。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哪?</p><p>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可不可以?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精彩的:如,生动形象地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p><p>这个时候我想趁热大跌,便问: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不仅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 没想到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还有虫子、贝壳、树叶等等。这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应付,直接将答案引出来了:是啊,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梦想,多少执着!</p><p>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更多预设。</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