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教案设计
<p></p><p>《小摄影师》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p><p>【《小摄影师》教案设计】</p><p>教学目标</p><p>1. 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品味,感受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p><p>3.学习人物说话的四种表达方式,续写这个故事。</p><p>教学重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p><p>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p><p>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p><p>教学用具 PPT</p><p>教学时间 2课时</p><p>教学过程:</p><p>一、引入新课</p><p>1.这堂课我们去认识一位小摄影师。(一字一顿地说)板书:小摄影师。什么人可以叫摄影师?专门从事拍照、录像工作的人员叫摄影师。谁来叫叫他,注意摄、师是翘舌的。</p><p>2.小摄影师给谁拍照?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p><p>二、初读课文</p><p>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读课文,遇到拼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优学,或者请教同学与老师,把课文读通顺。比一比,看谁读书最认真?读完三遍课文后站起来继续读。</p><p>2.同学们读书姿势很端正,读书时非常投入。请看这是课文的一组生字词语,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谁会读?开火车读词语。</p><p>出示:</p><p>(1)媚、躬、按、胶、辆,观察这组生字,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躬,左边是身,表示人的身体,右边是弓,表示弯着腰。</p><p>(2)摄、志、桌、社、侧,指名读,正音侧是平舌音。</p><p>(3)阳光明媚、摄影师、高尔基、列宁格勒、车辆、胶卷</p><p>照相、鞠躬、吩咐、摆弄、停当、打量、秘书</p><p>3.同学们,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语,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出示填空题,引导孩子补白。</p><p>自由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出示答案---自由说一说。</p><p>出示:在一个_____早晨, _____打开了_____ 扔给他的_____ ,同意_____ ,不料_____ ,小男孩_____。</p><p>用简洁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语文能力,三年级了我们要掌握这种能力。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p><p>三、朗读课文2-10自然段。</p><p>1.读了课文,我们了解到高尔基早上接到了小摄影师扔给他的一个纸团,其实这个纸团是 一封信。</p><p>(1)谁来读读那封敲开高尔基大门的信?</p><p>(2)你就是当时的高尔基,读着这封信,让你想到了什么?</p><p>少先队员很会想办法;</p><p>少先队员很聪明;(给聪明换个词那就是----智慧)</p><p>要见上高尔基一面可真不容易;</p><p>高尔基非常关心少先队员。</p><p>(3)是啊,一个小小的纸团----一封普通的少先队员的信却引起了高尔基的注意。齐读小男孩的信。</p><p>2.高尔基与小男孩之间有一段有趣的对话。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位读高尔基,一位读小男孩,分角色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看哪两位同学配合得最好读得最好?</p><p>3.指名感情朗读作者、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p><p>(1)这是怎样的鞠躬啊?恭恭敬敬地鞠躬,可不要太急呀!</p><p>(2)高尔基按照小摄影师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注意这种摆弄的时间。此时我们的朗读要尽量体现高尔基的什么?耐心、对小男孩的喜爱、爱护、关怀、慈爱。</p><p>(3)这是一位十岁左右的孩子,当一切准备停当,他的话语充满了—激动欣喜</p><p>(4)一切准备停当,满以为可以实现心愿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小男孩哭着说---引读</p><p>当他发现照相机里竟然发现没有胶卷,他--------地说:(失望、岂止是失望已经到了绝望、伤心、悲伤、</p><p>在愿望马上就要实现,可是结果却如此残酷,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p><p>天哪,怎么会这样?</p><p>(5)看到小男孩悲痛欲绝,高尔基赶紧喊道:“------”这一声声呼喊喊出了什么?安慰、关怀、温暖、</p><p>(6)这样充满安慰充满关怀充满温暖的话语,小男孩听得见吗?因为他处于极度的悲伤、懊悔、羞愧的情绪之中。</p><p>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p><p>4.同学们,读高尔基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p><p>读小男孩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小男孩能见到高尔基的欣喜、一切准备停当的快乐,发现相机里没有胶卷的愧疚;小男孩前后心情的变化。</p><p>5.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师生评议朗读。</p><p>四、拓展延伸</p><p>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你就会发现人物说话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出示人物说话的四种句子。</p><p>2.请仔细看看这四种表达方式,这四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p><p>小结: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没有提示语只有人物语言。</p><p>3.这四个句子相同的是什么?不同之处在哪里?</p><p>反馈:四种句子的标点的加法。</p><p>小结:写作中如果我们能采用人物四种说话的不同方式,定能使我们的文章表达更富有变化,文章表达更为精彩,我期待着。</p><p>作业设计:</p><p>同学们,小男孩离开高尔基的办公室后发生什么事?让我们拿起笔续写这个故事。</p><p>板书设计:</p><p>小摄影师</p><p>【教学总结】</p><p>通过这节课与学生的共同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不是一个听记的容器,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体会文本的内在情感。在这节课上,我是这样做的:</p><p>一、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情境</p><p>在教学中,我依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学生引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做“小男孩”、“高尔基”或把老师当做“高尔基”,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在角色体验的驱动下,这种“有我之境”产生了巨大的、无形的引导效应,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考、去体验。同时这样又再现文本内容的相关情境,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发学生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使学生跃跃欲试,以致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感情。</p><p>二、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朗读</p><p>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个人读、小组读、师生对读、表演读均可自由选择。这样释放了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感受喷涌而出,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需求的活动。</p><p>三、尊重学生主体,培养问题意识</p><p>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阅读,代替学生发问,久而久之学生的疑问越来越少了,简直成了接受的容器。《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本人引导学生按角色的出场顺序来朗读理解课文,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向这个出场角色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己读书过程中,遇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自己或彼此之间合作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读懂了文本,而且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p><p>这节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在“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时,我通过电脑设定,让学生填上适当的词语:(同意)——(配合)——(惦记),第三个括号学生概括为“想念”,我没有及时肯定学生,而是拼命引导学生说出“惦记”。其实有时候学生的体验不一定与我们预定的想法一样,那么教师就应马上做出判断,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