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4:51

六年级上册《有月亮的晚上》说课稿设计

<p></p><p><strong>教材分析:</strong></p><p>这篇课文是讲师生之间深厚感情的。细腻淡雅的文字,娓娓讲述,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一幅安详沉寂、朴素自然的山村生活的浪漫画卷。</p><p>课文记叙了有月亮的晚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这个山村教师牺牲了仅有的一点自学时间,陪伴他们读书的故事。月夜相约——蹋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p><p>山村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这里没有彩灯闪烁,没有大道通衢,没有繁华喧嚣,这里有的只是望不尽的连山、静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也许正基于此,在作者的叙述中才得以保留一片纯净的长天和一轮皎洁的圆月,是很纯净,很明朗的月夜,使人倍感美好珍贵,使人细细品味平凡生活中蕴涵的真味。</p><p>作者十分珍视这份纯净。将这珍惜撒播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就深深浅浅都是爱了。爱山间美丽的景色,爱顽皮活泼的学生,爱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生活,爱辛勤劳碌不舍昼夜的工作。爱,使平凡的世界变得绚烂,使原本单调的生活拥有了一种别样的浪漫情趣。</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strong>(一)知识与能力</strong></p><p>1.能够围绕中心句“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品读文中的中的重点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p><p>2.认识、理解“叽叽喳喳、霏霏、拘谨、波光粼粼、涌动、簇拥、肆意挥洒、”等词语的意思。</p><p>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p><p><strong>(二)过程与方法</strong></p><p>自学与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感情,感受文字的优美。</p><p><strong>(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strong></p><p>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p><p><strong>教学重点:</strong>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p><p><strong>教学难点</strong>: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品味语言的质朴美。</p><p><strong>课前准备</strong>:搜集相关内容及作品(如古诗、故事、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strong>一、激趣导入。</strong></p><p>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p><p>同学们,这篇课文也是讲述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山村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这里没有彩灯闪烁,没有大道通衢,没有繁华喧嚣,这里有的只是望不尽的连山、静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是在这月夜伴读故事中,到处都撒播着深深浅浅的爱。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赶紧读一读吧。</p><p>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老师的谈话,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p><p><strong>二、初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strong></p><p>1.课文朗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相结合纠正字音)</p><p>2.对照实物投影,学生解决疑难字词。</p><p>3.再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会他们的乐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思路。</p><p>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p><p>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书、读准字音的习惯。通过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会给课文分段落并总结段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便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p><p><strong>三、充分朗读,感受乡村月夜的美好,体会师生相互依恋。</strong></p><p>出示中心话题:“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体会。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月夜里的哪些美。</p><p>1.提问:在“有月亮的晚上”发生了哪些事情?你觉得乡村的孩子快乐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是谁让他们如此快乐?为什么说“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p><p>(学生自由朗读,自主感悟,自由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p><p>设计意图:品味文中三次对月夜的描写,在反复品读中体会感情,感受语言美。</p><p>(1)踏月上学景色美:圆圆的月亮挂在树梢,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在清水里刚刚洗过一样。小河里波光粼粼,好像涌动着一河月亮。我们沿着长满柳条的堤岸走着,时而走进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p><p>老师:月亮、小河、杨柳、长堤,多么美丽的景色,同学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适时的讲解李煜的词《浪淘沙》。</p><p>(2)教室伴学意境美:月光下夜风悄然潜入教室,窗外的大叶杨不时发出沙啦啦的响声。学生说得不错,我看书,他们做功课,大家无言地相互守着,这样的确很好;</p><p>老师:月夜宁静,月光柔和,夜风轻轻。教室里师生无言的相互守着,无言早已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他们彼此热爱,相互依恋。我们怎样体会这读一读呢?指导朗读。</p><p>(3)高歌散学情趣美:山村的夜晚很宁静,那歌声夹带着稚气的童声,显得极为清亮,传得很远很远。清脆的歌声不时惊起此起彼伏的狗叫,于是,寂静的夜一下子被搅乱了,喧闹起来,生动起来。随着歌声渐远渐弱,夜有又归于宁静。这是,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庄。老师的爱不正如这默默地月光吗?</p><p>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充分朗读重点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感受景色的美丽,感受浓浓的师生情谊的美丽。</p><p><strong>三、拓展练习</strong>:课文中很多细节描写生动,你的生活里有过类似的情景吗?请从一个细节入手写一个片断,形象的表现师生之间的感情。</p><p>(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p><p><strong>设计意图</strong>:培养学生即学即练的写作能力。</p><p><strong>教师小结:</strong>我们要以一颗纯净的心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要处处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p><p><strong>四、布置作业</strong></p><p>1.整理精彩语句并作点评</p><p>2.课外阅读王连明的另一篇散文《开花的课桌》作比较,体会两文所表达的共同情感。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细小的事情曾引起你的心灵震颤?写一篇读后感。</p><p>设计意图:读后感的创作既能丰富课外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年级上册《有月亮的晚上》说课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