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4:38

初三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p></p><p>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大家是不是被唐雎铮铮铁骨、堂堂正气的铁血男儿气概感动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p><p><strong>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strong></p><p><strong>(一)课文提示</strong></p><p>唐雎是战国时代一位铮铮铁骨、堂堂正气的铁血男儿,面对凶残狡诈的秦王,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终于折服了秦王,完成了使命。唐雎这种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p><p>学习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领会“布衣之士”的凛然正气;还要在课外搜集一些不畏强 暴的英雄事例,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份。</p><p><strong>(二)精学语段</strong></p><p>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p><p>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p><p>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p><p>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p>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p><p>①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p><p>②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p><p>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p><p>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p><p>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p><p>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p><p>④非若是也( )</p><p>⑤长跪而谢之曰( )</p><p>⑥寡人谕矣( )</p><p>3、讲述了 的事故,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p><p>4、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表现了秦王 和 的特点。</p><p>5、翻译句子。</p><p>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p><p>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p><p>6、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p><p>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古义: 今义:</p><p>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 今义:</p><p>③虽千里不敢易也 古义: 今义:</p><p>④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古义: 今义:</p><p>7、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具体指什么内容?秦王提出“天子之怒”有何用意?</p><p>8、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无理请求,安陵君和唐雎的话却各有分寸,试比较安陵君和唐雎言辞的不同特点。</p><p>9、唐雎、专诸、聂政、要离都是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两位这样的英雄,并谈谈他们的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p><p><strong>(三)拓展阅读</strong></p><p>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p><p>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p><p>10、下列几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p><p>A、晏子将使楚 上使外将兵</p><p>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学而时习之</p><p>C、齐人也,坐盗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p><p>D、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有虚名</p><p>11、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解释其意义。</p><p>① 通 ;意义 ② 通 ;意义</p><p>12、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p><p>A、楚王闻之 齐之习辞者也</p><p>B、所以然者何 植然其言</p><p>C、吾欲辱之,何以也 臣是以无请也</p><p>D、为其来也 植然其言</p><p>13、面对楚王提出的 的诘难,晏子以“水土异也”立论,得出</p><p>的结论,有力地批驳了对方的论点。</p><p>14、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晏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p><p>答:</p><p><strong>(四)链接中考</strong></p><p>(浙江舟山市中考题)</p><p>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p><p>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p>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p><p>A、①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p><p>C、①徒以有先生也 ②以头抢地尔</p><p>D、①此庸夫之怒也 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p><p>D、①轻寡人与 ②尔安敢轻吾射</p><p>16、翻译下列句子。</p><p>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p><p>译文:</p><p>17、结合人物语气,说说秦王的形象。</p><p>18、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给予的屈辱?</p><p><strong>素材精品屋</strong></p><p>妙语解尴尬</p><p>有一个将军头发很少。在一次宴会中,一个年轻士兵不小心把酒泼到他的头顶上。这事很尴尬,将军如果发怒,场面将很不愉快;将军如果默不做声,场面也将很难堪。于是,将军拍拍士兵肩膀说:“兄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有效吗?”</p><p>疗效</p><p>一个风湿病患者问温泉浴池经理:“这里的泉水是否对身体有好处?洗过温泉浴,我的病会减轻吗?”</p><p>“我举个例子,”经理说,“去年夏天来了一个老头,身体僵硬得要坐轮椅,他在这里住了一个月后,没付账,就骑自行车溜了。”</p><p>活雕像</p><p>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听人说,他的一批有钱的爱慕者,准备在法国为他建一座雕像。感动之余,他问道:“他们准备花多少钱?”</p><p>“听说是2023万法郎吧。”</p><p>“2023万法郎?”罗西尼大为吃惊,“如果他们肯给我500法郎,我愿意亲自站在雕像的底座上!”</p><p>生死辩证法</p><p>学生:“先生,您知道人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吗?”</p><p>先生:“天堂里满了,人就死;地狱里满了,人就生。”</p><p><strong>附 参考答案</strong></p><p>唐雎不辱使命</p><p>1、①虽千里/不敢易也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或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p><p>2、①交换 ②通“措”,置 ③扩充 ④这,这样 ⑤道歉 ⑥明白</p><p>3、唐雎出使秦国,维护国家利益 不畏强 暴</p><p>4、怫然怒 色挠 骄横凶暴 色厉内荏</p><p>5、①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p><p>6、①给予 增加 ②即使这样,然而…… 转折连词 ③即使 转折连词,虽然 ④撞 夺</p><p>7、①“伏尸百万,流血千里。”②用战争来恐吓唐雎,迫使唐雎答应秦王的要求。</p><p>8、安陵君拒绝秦王时言辞委婉,比较软弱;唐雎拒绝秦王时立场坚定,观点鲜明,非常强硬。</p><p>9、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不畏强 暴,勇赴国难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热血男儿奋发图强;又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变法图强,开拓创新的品质鼓舞着每一位仁人志士勇往直前。</p><p>10、D</p><p>11、①曷 何,什么 ②熙 嬉,开玩笑</p><p>12、D 13、齐人善盗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p><p>14、机智善辩。楚王精心策划,突然发难,而晏子针锋相对,从容应答,使楚王“反取病焉”,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人物形象。15、D</p><p>16、平民百姓发怒时,只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拿头往地上撞罢了。</p><p>17、秦王的语气依次是强硬、威吓、畏惧,显示出一个盛气凌人、骄纵跋扈、蛮横无理而又色厉内荏的暴君形象。</p><p>18、示例:①增强综合国力;②众志成城,抵御外侮。</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三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