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4:24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高粱情》教学设计

<p></p><p>导语:教学设计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很重要的地位,能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高粱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strong>1、</strong>教学3—5自然段,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高粱根的特点,探究高粱的品性,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表达的方法。</p><p><strong>2、</strong>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p><p><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教学3—5自然段,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高粱根的特点,探究高粱的品性,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表达的方法。</p><p><strong>教学难点:</strong></p><p>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p><p><strong>一、形象感知,导情导标,回忆学法</strong></p><p><strong>1、</strong>师:在北方,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出示画面,师边说边指)这就是高粱(板书)。你觉得高粱长得怎样,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个初步印象)。</p><p><strong>2、</strong>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补充完成板书,加上“情”字,齐读课题,看着课题,我们猜想一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估计学生:⑴会写高粱是什么样的;⑵会写作者对高粱的感情)</p><p><strong>3、</strong>自己读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p><p>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只需简单回答即可,师相机板书。</p><p>内容——思想</p><p><strong>4、</strong>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探究高粱根的特点,从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p><p><strong>二、直奔重点,自主探究,体悟情感</strong></p><p>(一)读课文,找出写高粱根特点的自然段。</p><p>(一般学生能找到3~5自然段,如果学生出现问题,则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p><p>(二)探究“高粱根上有气根”的特点、品性,体悟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如何表达的。</p><p>探究一:高粱根有什么特点?</p><p>利用学法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具体谈;同学交流。</p><p>交流。</p><p>A、出示:“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p><p>揭示出:长有气根。</p><p>B、根据这段话,画一画高粱的气根,想想气根的特点。(两生上台板书画,其它下)。</p><p>C、交流:画得怎样?这一过程其实是对气根特点的深入理解。让学生结合图、语句谈。</p><p>师相机教学</p><p>a、“有点像榕树的根”、“像鹰爪一样”是否都是比喻句?</p><p>估计学生答到⑴不是比喻,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写?(说明坚韧)⑵是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气根的韧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大。)</p><p>b、比较。</p><p><strong>1、</strong>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p><p><strong>2、</strong>仿佛抓着一个物体。</p><p>为什么这样说呢?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p><p><strong>3、</strong>自己揣摩读这段话,把它的特点读出来。</p><p><strong>4、</strong>指读,齐读。</p><p>设计意图:这一小节篇幅较长,直切重点,让学生找出描写高粱根特点的句子,探究气根的外形特点,使探究目标更明朗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谈到“有点像榕树的根”、“像鹰爪一样”则师相机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到之处师点拨;再通过“活物”、与“物体”的用字比较,深入体会气根的特点,其实也是探究“表达方法”的过程。</p><p><strong>5、</strong>探究二:为什么高粱根上长有这么多气根?体悟高粱的品性。</p><p>(1)师承上:高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长有气根,坚韧有力,自然而然,我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p><p>(估计学生问:为什么高粱根上长有这么多的气根?)</p><p>师:自己读上下文,探究一下。</p><p>(2)学生自主探究。</p><p>(3)交流。</p><p>a、出示:“对于高粱,气根是最不可缺少的……等着对手向他扑来。”</p><p>b、指读,说说为什么长有这么多气根?</p><p>c、自由读文,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段话?</p><p>d、交流。</p><p>估计生:敬佩、赞美的</p><p>师追问:为什么?</p><p>(估计学生答到:高粱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性。)</p><p>e、再自由读,读出这种感情;指读;男女生赛读。</p><p>设计意图:由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的疑问引入探究高粱的品性的教学,使得教学顺着学生的学路走,让其自主学习得到张扬。朗读,化解了从外形到品性的理解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了高粱的品格,为下文体会作者的思想埋下伏笔。</p><p><strong>6、</strong>探究三:从第三自然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p><p>(1)读着读着,同学们你体会到了课题“高粱情”“情”字的内涵了吗?四人小组讨论。</p><p>(2)交流。(估计生:表达了作者对高粱有“坚韧不拔的品性”的赞美,敬佩之情)</p><p>(3)齐朗读第三自然段。</p><p>(4)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高粱想说些什么吗?</p><p>设计意图:从探究了高粱特点——品性——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示了教学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原则,由表及里,披文入情,使学生很容易地就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第一次回归课题,初步说说“情”字的内涵,紧扣了教学目标。</p><p><strong>7、</strong>探究四:再次读第三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把对高粱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的?</p><p>(1)同桌读课文、交流。</p><p>(2)大堂交流。</p><p>(抓住高粱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最能表现高粱品格的部分写具体。)</p><p>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内容,思想上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学会表达。如何表达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字里行间去感受,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p><p>(三)自学4~5小节,探究高粱根的其它特点,高粱的品性,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p><p><strong>1、</strong>回顾第三小节的学法</p><p>探究特点→探究品性→探究情感→探究表达方法</p><p><strong>2、</strong>四人小组学习。</p><p><strong>3、</strong>派代表交流。</p><p>设计意图: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里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学习第三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方法、步骤,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去学习,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学习的方法。</p><p><strong>三、回归目标,回忆学法,畅谈收获</strong></p><p><strong>1、</strong>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是如何“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p><p>读、思。</p><p>内容——思想</p><p>探究</p><p>高粱的特点,联系上下文作者想表达_______的思想感情,高粱的品性,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和想象。</p><p><strong>2、</strong>我们还探究了什么?</p><p>(生:写法)</p><p><strong>3、</strong>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p><p>(从学法、知识、技能、思想方面等让学生畅所欲言。)</p><p>设计意图:有目标、有操作过程,有评价,有回顾的教学过程,是最有效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利用方法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地引导其整理脑中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利用方法,下一步更有效地去探究新的知识、技能,从而再建立新的认知结构。</p><p><strong>四、布置作业</strong></p><p>摘抄下你对高粱根印象最深的片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p><p>设计意图: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体会思想”,由文中内容引申到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认识,教学中已达成目标。但作为读者,肯定从内容也会有自己的感受,用写的方式来表白,更加深了对高粱品性的敬意,同时还进行了语言文字写的训练。</p><p><strong>板书设计:</strong></p><p>20、高粱情</p><p>读、思</p><p>内容———思想———表达方法</p><p>探究</p><p>高粱的特点 联系上下文</p><p>作者想表的思想感情</p><p>高粱的品性 联系生活</p><p>展开联想和想象</p><p>板书设计意图</p><p>(1)能反映出学生探究的过程。</p><p>(2)能反映出学生探究的方法。</p><p>(3)体现出了学生的学路,教学设计的思路,有利于学生脑中形成新的系统的技能、认知结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高粱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