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4:24

人教版《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p></p><p>毕淑敏的《学会看病》,在细腻的心理变化中表达用心良苦的母爱,对于这份理性的深沉的母爱学生一时难以触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p><p>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p><p>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p><p><strong>教学重点难点:</strong></p><p>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p><p>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p><p><strong>教具准备:课件</strong></p><p><strong>课时安排:1课时</strong></p><p><strong>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strong></p><p>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p><p>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p><p>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p><p>3.揭示课题。</p><p>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p><p>检查交流预习成果。</p><p>(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p><p>(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p><p>(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p><p>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p><p>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p><p>2.交流:(1)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p><p>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p><p>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p><p>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p><p>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p><p>3.全班讨论。(1)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2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p><p>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p><p>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p><p>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p><p>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p><p>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p><p>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p><p>2.拓展:(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2)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p><p>3.延伸课外: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p><p><strong>板书设计:</strong></p><p>学会看病</p><p>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学会看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