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池》教案
<p></p><p><strong>知识目标</strong></p><p>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p><p>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默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p><p>3、默写古诗。</p><p><strong>能力目标</strong></p><p>通过朗读和看围,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p><p><strong>德育目标</strong></p><p>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大自然中万物的和谐,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从中懂得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p><p><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1、学会“惜、照、柔”三个生字。</p><p>2、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p><p><strong>教学难点</strong></p><p>在读中感受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p><p><strong>教学方法</strong></p><p>结合图,反复朗读。</p><p><strong>教学准备</strong></p><p>幻灯片</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strong>第一课时</strong></p><p>一、看图激趣,揭题解题</p><p>1、出示小池投影片。这幅彩图多么漂亮!仔细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满池碧绿的荷叶,荷花还未开放,是初夏。)图上除了荷叶还有什么?(细细流动着的泉水,小蜻蜒。)</p><p>2、揭示课题,齐读两遍。解题。“小池”,就是小池塘。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描绘小池什么景色呢?我们学习这首诗。</p><p>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p><p>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p><p>2、指名朗读,进行正音。</p><p>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看文听读,注意听出节奏。</p><p>三、讲读课文,了解诗意</p><p>全诗共四行,分两层意思。</p><p>1、学习第一、二行。</p><p>①学生自读一、二行。仔细读,想词意,思考诗句的意思。学生年龄较小,可做如下辅助。</p><p>借助书上插图,边看教师边提问:</p><p>泉水从什么地方,怎样流出?流到什么地方?</p><p>水面什么样?是怎样形成的?</p><p>教师根据诗意,以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把诗句变成具体美丽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p><p>②教师小结:小荷塘的水是从细细的泉水汇集的,它缓缓流人池中,绿荫映照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水,也变得碧绿了。</p><p>2、学习第三、四行。</p><p>(1)学生自读三四行。仔细读,思考诗句得意思。</p><p>(2)说说诗中描写得小荷是怎样得?</p><p>(3)初露尖角得小荷吸引了谁?它在那里做什么?(看图进行想象)</p><p>3、小组讨论,大家共同交流自己看到或想到得初夏小荷塘得美丽情景。</p><p>4、教师小结:这首诗诗人用细细的流淌的泉水、浓密的树阴、清澈平静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荷角的蜻蜓,描绘初夏小荷池的美。</p><p>5、请把四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讲一讲。</p><p>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p><p>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p><p><strong>第二课时</strong></p><p>一、熟读课文,体会诗句的意思</p><p>二、背诵课文(做到人人会背)</p><p>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p><p>1、识记字形。</p><p>本课中的生字“惜、照、柔”,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引导学生自己说识记方法。</p><p>“柔”指导学生把音读准确。</p><p>2、写字教学。</p><p>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p><p>“惜”,左边竖心旁的笔顺是先两点,后中间的竖,右边的“昔”写大点。</p><p>“照”,下面是四点,要写匀称,把“昭”字托住,不要写成一横。</p><p>“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撇。</p><p>四、默写全诗</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