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4:15

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p></p><p><strong>一、基础知识(30分)</strong></p><p>1、 看拼音写词语。(8分)</p><p>qín miǎn ēn cì méng lóng kuí wú</p><p>shēn ào mái zàng tuán jù níng zhòng</p><p>2、在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2分)</p><p>树冠(guān guàn) 轮流照看(kàn kān)</p><p>难(nán nàn )民 飞奔(bēn bèn)</p><p>3、形近字组词。(4分)</p><p>俊( ) 侵( ) 谦( ) 抑( )</p><p>竣( ) 寝( ) 歉( ) 仰( )</p><p>4、用“——”画出下列词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3分)</p><p>慢不经心( ) 张冠李带( ) 阴谋鬼计( )</p><p>5、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3分)</p><p>错: A、参差,错杂 B、不正确 C、坏,差(用于否定式))</p><p>D、安排办事的时间,使不冲突 E、两个物体相对摩擦</p><p>(1)、不错,你说得很对。 ( )</p><p>(2)、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安排各年级错时放学。 ( )</p><p>(3)、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相互交错。( )</p><p>6、在( )里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p><p>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无论……都……</p><p>(1)、( )困难有多大,我们( )会竭尽全力去克服。</p><p>(2)、( )杨利伟有顽强的精神,( )他走向了成功。</p><p>(3)、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 )有了提高,( )还要注意节约。</p><p>(4)、(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p><p>7、按要求写句子。(6分)</p><p>(1)、科学是改善人类生活最伟大的动力。(缩句)</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改成拟人句)</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改成反问句)</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老师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修改病句)</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 (改成转述句)</p><p><strong>二.积累运用(10分)</strong></p><p>1、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p><p>“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泰山!”中的 “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峨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课文《 》(3分)</p><p>2、请根据平时的积累填空。(7分)</p><p>(1)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p><p>(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p><p>(3)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p><p>(4)写一句鲁迅的名言: 。</p><p><strong>三.阅读理解(25分)</strong></p><p>(一)、阅读《老人与海鸥》,回答问题。(12分)</p><p>没想到十多天以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p><p>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非常惊(导 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 kōng kòng )地。</p><p>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 冀)天使。</p><p>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yín yíng)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p><p>……</p><p>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 篮)布包,撮(chuō cuō)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p><p>1、划去文中错误的字或读音。(3分)</p><p>2、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在文中用“ ”划出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3分)</p><p>3、动物和人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文中哪些句子直接点出海鸥是老人的亲人?请用“ ”划出来。(2分)</p><p>4、文段中出现三处省略号,它们的用法是:( )(1分)</p><p>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话未说完 C、语意末尽</p><p>5、“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它们想说什么呢?(1分 )</p><p>6、在这一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2分)</p><p>(二)、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3分)</p><p>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p><p>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科学家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 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团团转 。一连七天七夜,它们饥渴难忍,终于精疲力竭,相继而亡。科学家总结实验时,在实验笔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那么多毛毛虫当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去走另外一条路,不就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p><p>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然而,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他们虽然想离开那儿,[但是 而是]尝试了多次都失败了。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这使得比塞尔人惊悟: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过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p><p>生活中,我们太习[贯 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重要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p><p>1、用“”划去短文[ ]里不正确的字、拼音和标点。(3分)</p><p>2、根据意思选摘文中词语。(2分)</p><p>①经得起人们仔细体会。( ) ②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p><p>③表示另开一条路或另创一种方法。( )</p><p>④事情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信。( )</p><p>3、用“ ”画出解释比塞尔人走不出沙漠原因的语句。(2分)</p><p>4、下面语句中与原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一致是 。(2分)</p><p>①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其次选准方向,关键是持久稳健地走下去。</p><p>②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关键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p><p>③人能走多远关键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有时也考虑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p><p>5、选用一个词语概括“毛毛虫”、比塞尔人和肯莱文的行走特点。(2分)</p><p>①“毛毛虫”、比塞尔人:____________ ②肯莱文:______________</p><p>6、为了告诉我们成功的起点是什么,短文列举了两个方面的事例:(2分)</p><p>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strong>四.口语交际(5分)</strong></p><p>小军的爸爸爱打猎。今天,他又背上了猎 枪准备出门,小军想劝阻爸爸。假如你是小军你会怎么劝,请写下来。</p><p><strong>五.快乐作文(30分)</strong></p><p>题目:哇,他(她)这个人!</p><p>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注意写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心理活动。字数不少于400字。也可以自拟题目。</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