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3:34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p></p><p>《动手做做看》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p><p><strong>一、复习导入</strong></p><p>板书:哄 骗</p><p>你们还认识吗?(齐读)</p><p>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p><p>回顾课文:</p><p>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朗志万(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p><p>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朗志万哄骗了伊琳娜。)</p><p><strong>二、学习课文</strong></p><p>(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p><p>①读课文,思考:朗志万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p><p>讨论:屏幕出示朗志万的话:请生读—理解—齐读</p><p>重点理解“漫”</p><p>讨论:对于朗志万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p><p>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p><p>那么,对于科学家朗志万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p><p>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 “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p><p>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p><p>(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p><p>a 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p><p>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p><p>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p><p>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妈的话。</p><p>C 读第五自然段,思考:</p><p>伊琳娜动手做了吗?</p><p>她是怎么做的?</p><p>结果怎样?</p><p>交流:①结果是:“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p><p>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p><p>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p><p>(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p><p>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p><p>②朗志万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p><p>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p><p>讨论:①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 (板书:哄骗加上引号)</p><p>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p><p>读了朗志万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p><p>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p><p>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p><p><strong>三、总结:</strong></p><p>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p><p>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p><p>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p><p>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p><p>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p><p>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p><p>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p><p>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p><p>(4)、分角色读课文,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p><p>分角色读全文</p><p>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p><p>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p><p><strong>四、拓展</strong></p><p>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p><p>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p><p><strong>五、板书设计:</strong></p><p>动手做做看</p><p>科学家 敢于质疑</p><p>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一个玻璃杯、一张纸。</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