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3:15

人教新课标《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

<p></p><p><strong>【设计理念】</strong></p><p>新课程注重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月光曲》一文,从写作手法及文本内容都比较适合作为研究性阅读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文字含蓄、优美,蕴含浓浓的人文情感因素,借助联想深入阅读,让学生体验文本情感,从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情感。旨在造就一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语文课。</p><p><strong>【设计特色】</strong></p><p>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借助联想,感悟情意。</p><p><strong>【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strong></p><p><strong>一、课题联想,启动情感——蕴含阅读方法</strong></p><p>揭题:月光曲</p><p>出示课件呈现美丽的月夜图,启发描写月光的词语后。教师动情的引导联想:同学们,当皎洁的月光撒向大自然的每一片树叶时,当柔和的月光撒向平静的湖面时,当如水的月光撒向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大地似乎披上了一层银纱似的外衣。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让我们带着美的感受来读读这首曲子吧!</p><p>(利用学生平时阅读的理解、感受图片、教师语言引导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思考)</p><p><strong>二、整体感知,交流感悟——展示阅读所得</strong></p><p>1.初步感受文字的优美。让学生通过第一次读理解课文大致意思,并找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词语、句子。读完简单交流。如贝多芬是谁?最后为什么飞奔回客店,记录下月光曲等。</p><p>2.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引入:运用好联想,我们经常能读出很多文字背后的含义和情感。带着联想,请同学们好好地再读一读课文,特别是你找到部分多读几遍。同时边读边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师随机指点。</p><p>(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这是故事的起因,通过“幽静”、“断断续续”理解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的,听到有人正不熟练地弹奏自己的曲子时,贝多芬产生好奇)</p><p>(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姑娘想听音乐会,只是因为穷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拿过,妹妹体谅哥哥,劝慰哥哥,所以才这样说的。)</p><p>(3)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通过纯熟的琴声判断出了他是贝多芬,说明她很爱音乐,同时又很懂音乐。)</p><p>(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说明了兄妹俩被美妙的音乐陶醉了。)</p><p>…………</p><p><strong>三、潜心会文,品读感悟——感受阅读的乐趣</strong></p><p>1.交流之后提出问题,师:你们读懂了很多,回答的也很精彩,这就是学习。但这还不够,学习还得能提出疑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p><p>如:为什么贝多芬弹完一首还要再弹一首?</p><p>为什么盲姑娘问贝多芬时,贝多芬没有回答?</p><p>为什么姑娘要连忙站起来让座等。</p><p>2.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样,在备课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前我看描写音乐的文章,都会说这首曲子多么高亢,多么低沉,甚至有的还把音乐比喻成“莺鸣空谷”“珠落玉盘”等等。可是在这篇课文里,老师却什么都没发现,曲调怎么样?节奏怎么样?(指向第九自然段)</p><p>3.细品第九自然段。</p><p>(1)教师范读第九自然段:请同学们和老师一样,合着美妙的音乐读一读。同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有声琅读)</p><p>(2)对有关内容的点拨</p><p>A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个部分旋律很慢、柔和、平缓。)</p><p>(板书:月亮升起微波粼粼)</p><p>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p><p>月亮?大海?</p><p>(板书:月亮升高风卷巨浪)</p><p>C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p><p>月光怎么样?大海又怎么样?</p><p>(板书:月光照耀波涛汹涌)</p><p>(3)朗读训练,既然海面是这样变化的,你能把三次海面变化读出来吗?</p><p>配上《月光曲》独自练——指名读:</p><p>先按变化顺序来朗读(三个学生)——各自朗读自己喜欢的变化——比较式朗读(两个学生读)</p><p>(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读,反复感受文本的魅力,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并使学生有话可说!真正传设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语文课堂)</p><p>(板书:舒缓——有力——激荡)</p><p><strong>四、课后质疑——衍生课外学习</strong></p><p>从刚才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月光曲的旋律是通过联想月光和大海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动听、优美。兄妹俩完全陶醉其中。那么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他的这种激情又是源于何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新课标《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