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的启示》教案
<p></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知识与技能:</p><p>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p><p>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感悟“我”的心理变化过程。</p><p>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启发,明白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p><p>过程与方法:</p><p>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p><p>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感受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p><p><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p><p><strong>教学难点:</strong></p><p>联系上下文内容,感悟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p><p><strong>课时安排:</strong></p><p>2课时</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第一课时</p><p><strong>课时目标</strong></p><p>(1)准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p><p>(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过程。</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strong>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strong></p><p>1、导语:</p><p>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这个人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被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并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p><p>2、理解题目意思。</p><p>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p><p><strong>二、初步了解课文</strong></p><p>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p><p>2、部分词语的意思。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p><p>(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p><p>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p><p><strong>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strong></p><p>(一)初步了解情感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p><p>(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p><p>(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p><p>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p><p>2、指导与交流</p><p>(1)出示语句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p><p>(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p><p>(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p><p>(三)父亲的情感</p><p>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p><p>2、交流与指导。</p><p>(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p><p>(2)逐句指导: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p><p>3、讨论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p><p><strong>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strong></p><p>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p><p><strong>五、当堂训练</strong></p><p>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p><p>2、朗读课文。</p><p>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p><p><strong>附板书设计</strong></p><p>29、钓鱼的启示</p><p>我父亲钓鱼</p><p>得意,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p><p>第二课时</p><p><strong>一、复习</strong></p><p><strong>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strong></p><p>(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p><p>(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p><p>(三)交流与指导:</p><p>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p><p>(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p><p>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p><p>3、小结。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p><p>4、指导朗读这段话。</p><p><strong>三、课外拓展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strong></p><p>如: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p><p>附板书设计</p><p>28、钓鱼的启示</p><p>严格,教育道德,实践勇气和力量</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