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0:47

精编高一语文上册《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p>大家在遇到各种类型的题型时,能否沉着应对,关键在于平时多做练习,下文是由优学语文网为大家推荐的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哦!</p><p>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p><p>A.青荇(xìnɡ)漫溯(sù)</p><p>浮藻(zǎo) 罗绮(qǐ)</p><p>B.发酵(xiào) 漪沦(yī)</p><p>干燥(zào) 槽子船(cáo)</p><p>C.单调(diào) 狗吠(fèi)</p><p>耻辱(rǔ) 佝偻(ɡōulóu)</p><p>D.骡子(luó) 倾圮(pǐ)</p><p>装饰(shì) 行列(hánɡ)</p><p>解析:B项“发酵”的“酵”应读“jiào”。</p><p>答案:B</p><p>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p><p>A.绿树成荫 矫揉造作 浮藻 急躁</p><p>B.残羹冷炙破铜烂铁翡翠河畔</p><p>C.丰富多彩神采奕奕云彩开垦</p><p>D.漠不关心甚器尘上寂寞冷漠</p><p>解析:D项应为“甚嚣尘上”。</p><p>答案:D</p><p>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准确的一项是()</p><p>A.徐志摩,浙江海宁人(2023),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p><p>B.据他的朋友饶孟侃回忆:“《死水》一诗,即君偶见(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而作”。</p><p>C.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p><p>D.请以《老马自述》为题,写一段文字,描写老马的心理活动。</p><p>解析:A项括号应紧跟在解释的对象“徐志摩”之后。B项引用的是一段完整的话,句号应在后引号的里边。D项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因为此处不是作标题,而是作为一个短语。以下表述中该用书名号:“他写的这篇《老马自述》描写十分细腻。”凡是“用××为题”的句式,一概不能用书名号。</p><p>答案:C</p><p>4.下列诗集和作者一一对应有误的一项是()</p><p>A.《烙印》——臧克家《死水》——闻一多</p><p>B.《猛虎集》——徐志摩 《鱼目集》——卞之琳</p><p>C.《探险队》——穆旦《八叶集》——卞之琳</p><p>D.《红烛》——闻一多《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p><p>解析:C项,《八叶集》是穆旦的诗集,上世纪40年代在香港出版的。</p><p>答案:C</p><p>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p><p>A.他有足够的时间去重新检视自己的诗作,而不是匆匆发表然后后悔莫及。</p><p>B.一个诗人在自己的王国里可以有杰出的想象力,随便说出来都能妙语连珠。</p><p>C.怎么能以“那时”,以“为祖国服务”来为自己的殊途同归开脱?</p><p>D.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p><p>解析:C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这里的谓语动词是“开脱”,那是指严重错误或应负的责任,应用一个明显的贬义性的短语,可用“同流合污”。</p><p>答案:C</p><p>6.从修辞手法上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p><p>例句: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p><p>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p><p>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p><p>C.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p><p>D.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p><p>解析:例句与B、C、D三项均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而A项中的“金柳”是“新娘”为暗喻。</p><p>答案:A</p><p>剖析精彩文段</p><p>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p><p>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p><p>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p><p>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p><p>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p><p>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p><p>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p><p>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p><p>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p><p>7.“死水”象征着什么?</p><p>参考答案: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亟待变革的旧中国。</p><p>8.“绝望”一词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p><p>参考答案:对军阀统治的社会不抱任何希望。</p><p>9.分析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开放性试题)</p><p>参考答案:《死水》从形式上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结构对称,每行又以四音节为主,内部节奏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体现了音韵的和谐美。另外,《死水》用词丰富、华美。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富有色彩的词汇,构成了美丑迥异、对比鲜明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闻一多把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巧妙地统一起来,在新诗的舞台上“戴着镣铐跳舞”,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p><p>10.读《赞美》诗片断,回答后面的问题。</p><p>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p><p>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p><p>坚定地,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p><p>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p><p>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p><p>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p><p>(1)“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p><p>(2)“坚定地”突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p><p>参考答案:(1)他走进了抗战的行列 (2)面对流血牺牲英勇顽强地起来抗争的斗争精神</p><p>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p><p>我爱这土地</p><p>艾 青</p><p>假如我是一只鸟,</p><p>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p><p>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p><p>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p><p>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p><p>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p><p>——然后我死了,</p><p>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p><p>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p><p>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p><p>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歌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p><p>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p><p>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并且隐含献身之意。</p><p>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p><p>解析:D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点题的诗句已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这里的“我”绝不可能再指喻体“鸟”,而是指诗人自己了。</p><p>答案:D</p><p>12.对卞之琳的《断章》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p><p>你站在桥上看风景,</p><p>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p><p>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p><p>你装饰了别人的梦。</p><p>A.第一行中的“你”是欣赏风景的主体,风景是客体。作者在第二行中作了一个快速的转换——“你”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被楼上的一个“看风景的人”看着。</p><p>B.三、四行诗给一、二行诗以情景的补充,“明月”“窗子”“梦”这些非常情调化的意象,用“装饰”一词连接起来,使全诗在意境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p><p>C.这首诗写人都是在相互看,相互装饰,人生犹如演戏似的,你唱罢,我登场。表现出对人生虚无的怅然。</p><p>D.这首诗的主旨重在相对上,“你”看风景,“你”也是风景,这种相对是广泛的,连绵不绝的。短短的四句诗,包含着一个深奥的哲学原理。</p><p>解析:C项,“犹如演戏”“人生虚无”的说法没有依据。</p><p>答案:C</p><p>综合拓展提升</p><p>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p><p>乡 愁</p><p>余光中</p><p>小时候</p><p>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p><p>我在这头</p><p>母亲在那头</p><p>长大后</p><p>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p><p>我在这头</p><p>新娘在那头</p><p>后来啊</p><p>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p><p>我在外头</p><p>母亲在里头</p><p>而现在</p><p>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p><p>我在这头</p><p>大陆在那头</p><p>13.选出下面对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p><p>A.邮票指代信件。小诗的首段是说作者小时候离家,只凭书信述说乡愁。</p><p>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小诗第二段是说作者成人后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只凭船只代鹊桥。</p><p>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旧社会,母亲在诗中指代自己的祖国。小诗第三段是说作者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p><p>D.海峡用“浅浅”来修饰。诗的第四段是作者登高的一呼:海峡绝对阻挡不了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意愿。</p><p>解析:C项“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旧社会,母亲在诗中指代自己的祖国”错。</p><p>答案:C</p><p>14.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p><p>A.这首小诗按时间顺序抒发了作者由有家难归到有家难回的情怀,表现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意念。</p><p>B.《乡愁》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诗作。这个题材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也有很多的描写,而此篇不落俗套,新颖别致。在音节上回旋往复,一唱三叹。</p><p>C.诗歌用时空的隔离和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便是时空隔离的具体化,并且四个诗节层层推进与深化,浅浅的海峡不仅隔离了祖国、故乡,而且不能逾越,思乡的情感得到了深化。</p><p>D.实际上,这首诗写作者思念亲人是假,写思念祖国是真。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p><p>解析:D项“写作者思念亲人是假”错,既写了对亲人的思念,又写了对祖国的思念。</p><p>答案:D</p><p>15.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p><p>礁 石</p><p>艾 青</p><p>一个浪,一个浪</p><p>无休止地扑过来</p><p>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p><p>被打成碎沫,散开……</p><p>它的脸上和身上</p><p>像刀砍过的一样</p><p>但它依然站在那里</p><p>含着微笑,看着海洋……</p><p>A.“微笑”有其深刻的含义,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残酷的敌人面前是一种强者的藐视,在欢乐与胜利的时刻是一种舒畅,总之不管在历史的风云中,还是在个人蹉跎的征途中,都应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接生活,也勇敢地迎接挑战。</p><p>B.“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八个字概括了对于人生、对于历史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p><p>C.浪,不断地扑向礁石,代表着艰难、恶势力。而礁石则代表着受奴役、被压迫者,他们任凭风吹浪打,也不动摇反抗,体现了坚强的一面。</p><p>D.这首诗写礁石,着重写礁石的坚强、坚忍不拔的精神。可以说,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p><p>解析:本诗中,礁石迎击着海浪的冲击,不能说是受奴役、被压迫者的象征,也不能说不反抗。礁石具有坚强的性格,礁石的形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形象,它的精神境界,是社会生活中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境界。</p><p>答案:C</p><p>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p><p>七子之歌</p><p>闻一多</p><p>邺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p><p>澳 门</p><p>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姓?……</p><p>我离开你襁褓太久了,母亲!</p><p>但是他掳去的是我的肉体,</p><p>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p><p>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p><p>请叫儿的乳名,叫一声“澳门”!</p><p>母亲,我要回来,母亲!</p><p>香 港</p><p>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狗,</p><p>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p><p>如今狰狞的海狮扑在我身上,</p><p>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p><p>母亲呀,我哭泣嚎啕,呼你不应。</p><p>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p><p>母亲,我要回来,母亲!</p><p>台 湾</p><p>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p><p>流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p><p>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p><p>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p><p>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p><p>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p><p>母亲,我要回来,母亲!</p><p>注:台湾割让给日本。</p><p>16.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p><p>A.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诗人赋予了他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情操。“澳门”虽然已经被掳去三百年,但他“依然保管着内心的灵魂”,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贞。“台湾”虽然割让给日本,但“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还能背水一战”以挣脱枷锁回归祖国。</p><p>B.“七子之歌”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又张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咀嚼这痛苦,发扬民族优秀的精神,抗外侮,兴中华。在“五卅运动”正在兴起的当时,这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p><p>C.“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指台湾气候炎热,让人难受。</p><p>D.这首诗的整体构架是匀齐的,体现了闻一多所追求的建筑美。各节匀称,基本一致,句子也较为匀齐。它采用了叠韵手法,每个诗节都用同样的词语来闭合,从而体现了旋律,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并使全诗的情感在反复强化中被推向高潮。</p><p>解析:C项,“酷炎的夏日”暗指日本。</p><p>答案:C</p><p>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题。</p><p>墙角的花!</p><p>你孤芳自赏时,</p><p>天地便小了。</p><p>17.对这首现代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p><p>A.“墙角的花!”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不是单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涵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p><p>B.“墙角”一词在全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点明了花生长的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赏”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了铺垫。</p><p>C.作者对花草怀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既借小花以自伤,又借小花来述理,达到了刘勰所说的“喻巧而理至”的艺术境地。</p><p>D.“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心理两种空间,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改变;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p><p>解析:C项“借小花以自伤”错。</p><p>答案:C</p><p>18.(2023广东汕头测试,21)仿照“写给母校”的句子形式,为“写给故乡”写一组句子。</p><p>写给母校:你是一支永远的乐曲,我是你一个放飞的音符;无论我将来汇入哪一首歌诗,歌诗里都跳动着你的一节旋律。</p><p>答案示例:写给故乡:你是一处温馨的港湾,我是你怀里驶出的一艘帆船;无论我将来泊在哪一个码头,码头上都闪烁着你的一盏航灯。(由两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里的两个比喻必须相关联;分句间比喻的关联可以略放宽要求。)</p><p>以下是优学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大家还满意吗?欢迎大家阅读。</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编高一语文上册《中国当代诗三首》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