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内容梳理 琵琶行笔记整理
<p>《琵琶行》是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重点,作为高考重点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琵琶行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h3><strong>白居易琵琶行内容梳理</strong></h3><p><strong>一.关于行</strong></p><p>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上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p><p><strong>二.关于作者和背景</strong></p><p>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邽(陕西谓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p><p>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和七律《钱塘湖春行》。</p><p>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p><p>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p><p>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p><p><strong>三.字音</strong></p><p>1、湓(pén)<br />2、铮(zhēng)<br />3、贾(gǔ)<br />4、悯(mǐn)<br />5、徙(xǐ)<br />6、谪(zhé)<br />7、荻(dí)<br />8、思(sì)(古音异读,因为在古诗中不可能出现三个平音或三个仄音连读)<br />9、幽咽(yè)<br />10、虾蟆(há ma)<br />11、绡(xiāo)<br />12、钿(diàn)<br />13、篦(bì)<br />14、春江花朝(zhāo)<br />15、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p><p><strong>四.词语知识</strong></p><p>词类活用<br />1、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br />2、 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br />3、 商人重利轻离别。(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作动词:看重,轻视。)<br />古今异义<br />1、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古义:突然,发出;今义:1.鼓出来。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3.使超过一般。)<br />2、因为长句。(因为,古意:因此创作;今义: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p><p> 3、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意:面容的色泽;今义: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br />4、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意:刚才的;今义:表方位。)</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