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4:13:20

春望常考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

<p>春望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古文内容,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春望常考知识点以及春望课后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p><p>原文:</p><p>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p><p>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p><p>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p><p>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p><p>译文:</p><p>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p><p>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p><p>注解:</p><p>(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p><p>(2)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p><p>(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p><p>(4)溅泪:流泪。</p><p>(5)恨别:怅恨离别。</p><p>(6)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p><p>(7)抵:值,相当。</p><p>(8)白头:这里指白头发。</p><p>(9)搔:用手指轻轻的抓。</p><p>(10)浑:简直。</p><p>(11)欲:想,要,就要。</p><p>(12)胜:受不住,不能。</p><p>春望课后练习题及答案</p><p>1、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2分)</p><p>答案: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p><p>2、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p><p>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p><p>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p><p>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p><p>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p><p>答案:C</p><p>3、《春望》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p><p>答案: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p><p>4、《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p><p>答案: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p><p>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p><p>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p><p>6、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p><p>答案:本诗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望常考知识点及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