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p>夜雨寄北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古文内容,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夜雨寄北知识点以及夜雨寄北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p><p>原文:</p><p>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p><p>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p><p>译文:</p><p>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p><p>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p><p>注解:</p><p>(1)寄北:写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p><p>(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p><p>(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p><p>(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p><p>(5)秋池:秋天的池塘。</p><p>(6)何当:什么时候。</p><p>(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p><p>(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p><p>(9)却话:回头说,追述。</p><p>夜雨寄北练习题及答案</p><p>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分)</p><p>答案:李商隐</p><p>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2分)</p><p>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p><p>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话]:_____</p><p>答案: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p><p>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2分)</p><p>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p><p>答案:(略)</p><p>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2分)</p><p>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p><p>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p><p>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p><p>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p><p>答案:D</p><p>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2分)</p><p>答案: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p><p>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p><p>答案: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p><p>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1分)</p><p>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p><p>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p><p>答案: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p><p>9、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p><p>答案: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p><p>10、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p><p>答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p><p>1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p><p>答案: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p><p>12、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p><p>答案: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p><p>13、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D)</p><p>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p><p>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p><p>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p><p>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p><p>14、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p><p>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p><p>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p><p>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p><p>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p><p>15、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p><p>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p><p>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p><p>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p><p>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p><p>16、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p><p>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p><p>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p><p>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p><p>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p><p>17、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D)</p><p>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p><p>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p><p>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p><p>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p><p>18、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p><p>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p><p>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p><p>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p><p>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p><p>19、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p><p>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p><p>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p><p>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p><p>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p><p>20、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p><p>答案: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p><p>2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p><p>答案: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p><p>22、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p><p>答案: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p><p>23、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p><p>答案: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p><p>24、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p><p>答案: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p><p>2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p><p>答案: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p><p>26、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p><p>答案: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p><p>27、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p><p>答案: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p><p>本文给各位考生分享的夜雨寄北知识点以及夜雨寄北练习题考生一定要尽快进行相关的背诵与了解,如果考生还想找到更多高考语文备考资料,就请继续关注优学语文网高考语文栏目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