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常考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p>《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写的一首抒怀词。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考生必须要对渔家傲·秋思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渔家傲·秋思常考知识点以及渔家傲·秋思同步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p><p>原文:</p><p>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p><p>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p><p>译文:</p><p>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p><p>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p><p>注解:</p><p>(1)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p><p>(2)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p><p>(3)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p><p>(4)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境特色的声响,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p><p>(5)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p><p>(6)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p><p>(7)长烟:荒漠上的烟。</p><p>(8)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p><p>(9)羌(qiāng)管: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p><p>渔家傲·秋思同步练习题及答案</p><p>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p><p>答案:天冷;声杂;城孤。</p><p>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p><p>答案:</p><p>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p><p>作用:点名了战事吃紧;戒 备 森 严 的 特 殊 背 景,反 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p><p>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p><p>答案: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p><p>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p><p>答案: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p><p>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p><p>5、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限2个字)。</p><p>答案:雁去</p><p>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p><p>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p><p>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p><p>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p><p>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p><p>7、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p><p>答案: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p><p>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p><p>答案: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p><p>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的妙处。(2分)</p><p>答案: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p><p>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p><p>答案: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p><p>本文给各位考生分享的渔家傲·秋思常考知识点以及渔家傲·秋思同步练习题考生一定要尽快进行相关的背诵与了解,如果考生还想找到更多高考语文备考资料,就请继续关注优学语文网高考语文栏目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