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4:13:03

九年级语文下册鲁教版外国诗两首知识点

<p>本文的主要内容是</p><p>外国诗两首知识点,包括原文、文学常识、赏析等内容讲解,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p><p>一、原文</p><p>蛐蛐与蝈蝈</p><p>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p><p>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p><p>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p><p>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p><p>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p><p>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p><p>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p><p>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p><p>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p><p>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p><p>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p><p>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p><p>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p><p>夜</p><p>河水悄悄流入梦乡,</p><p>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p><p>夜莺的歌声沉寂了,</p><p>明月撒下它的光辉。</p><p>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p><p>大河银星万点,</p><p>小溪银波微漾。</p><p>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p><p>也闪着银色光芒。</p><p>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p><p>大自然沉浸在梦乡。</p><p>明月撒下它的光辉,</p><p>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p><p>二、文学常识</p><p>1、约翰·济慈(2023~202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2023年发表处女作《 哦,孤独》。20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 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p><p>2、谢盖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2023——2023),俄罗斯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2023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2023年发表抒情诗《白桦》,2023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2023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p><p>三、赏析</p><p>1、这是济慈早期创作的一首富于哲理性的小诗,洋溢着明朗欢乐的情调。</p><p>诗人以精细的观察,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但开头疲于暑热的鸟儿,其实是春天的歌手,而蛐蛐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正是秋季(可参看济慈的《秋颂》),况且,春秋两季正是百鸟争鸣,千虫欢唱的黄金时节。这样,实际上诗人是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绝的规律,从而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这种美是永恒的,“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p><p>2、本诗是一首恬静的小夜曲,是一副明净的水彩画。明快的旋律,清亮的色彩,欢悦的感情,给人宁谧恬淡的意境美。诗分两节。第一节,作者主要从“声”的角度写夜的宁静。“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化实为虚,把人带入如梦如幻的柔美氛围中,为全诗奠定抒情的基调。同时,河水低沉的声响更加衬托出夜的安谧祥和。紧接着,诗人选择了松林、夜莺、长脚秧鸡三个意象,用它们“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唱”来正面突出夜的宁静,令人回味悠长。试想,原野上,一弯小河穿过沉寂的松林,连擅长唱歌的夜莺也好像不愿打破这么夜的安静迷人,至于长脚秧鸡更是进入了梦乡,这是多么和平安宁的一个夜晚啊!第一节的结句,诗人又回到溪水的歌唱,在回环的旋律中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p><p>第二节,诗人主要从“色”的角度写夜的安谧。明月的光辉笼罩着整个原野,皎洁的月光仿佛给大地披上了银装,诗人的目光由高而下,一个“撒”字写出月光的轻柔,也表达明月对于大地的爱怜,同时也精微的表现出了月光的流动感。正因为月光照在了松林,也照在了河水上,所以,出现了“银波微漾”的美好景象。甚至,月光下茂盛的青草也反射着银色的月光。在这里,作者写月光是细致精到的,用“银装”“银星”“银色光芒”写出月光照在不同景物上的不同特点,这是月光下宁静的夜晚的特点。第二节结句处,与第一节首位相照应,将诗歌的回环旋律加强了,从而表现诗人沉醉在美好夜晚中的欢悦心情。</p><p>四、课后练习</p><p>读《蝈蝈与蛐蛐》完成题目。</p><p>1.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p><p>2.请找出诗中写夏景和写冬景的句子。</p><p>夏景:____________________</p><p>冬景:____________________</p><p>3.诗中既有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有严冬寂寞冷清的景象,诗人写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请说说看。</p><p>4.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p><p>参考答案:</p><p>1.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p><p>2.夏景:“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p><p>冬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p><p>3.写夏景是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是美妙;写冬景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从而来突出主题。</p><p>4.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p><p>外国诗两首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语文下册鲁教版外国诗两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