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浙教版下为学知识点
<p>《为学》本文选自《白鹤堂集》,作者为彭端淑,原题为《 为学一首示子侄》。优学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p><p>为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起学习吧!</p><p>一、原文及翻译</p><p>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p><p>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p><p>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p><p>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p><p>译文:</p><p>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p><p>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p><p>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p><p>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p><p>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p><p>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p><p>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是不可靠的;自己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p><p>二、走近作者</p><p>彭端淑(2023年-2023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p><p>三、字词</p><p>1.为学:做学问。</p><p>2.之:代词,它,指天下事。</p><p>3.亦:也。</p><p>4.矣:了。</p><p>5.则:就。</p><p>6.者:…的事情;…的人。</p><p>7.资:天资</p><p>8..庸:平庸。</p><p>9 .去:到</p><p>10.逮:及。</p><p>11.旦旦:天天。</p><p>12.怠:懈怠。</p><p>1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p><p>14.之:它,指代学问。</p><p>15.蜀:四川。</p><p>16.之:的。</p><p>17.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p><p>18.语:读(yù)音,告诉,对…说。</p><p>19.于:对。</p><p>20.欲:想要,要。</p><p>21.之:到…去,往,到。</p><p>22.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p><p>23.恃:凭借,倚仗。</p><p>24.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p><p>25.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p><p>26.足:足够。</p><p>27.数年:几年。</p><p>28.下:顺流而下。</p><p>29.还:回来。</p><p>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p><p>31.越:到了。</p><p>32.明:第二。</p><p>34.自:从。</p><p>35.惭色:惭愧的神色。</p><p>36.顾:难道。</p><p>37.焉:加强语气的助词。</p><p>38.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p><p>39.恃:凭借,依靠,倚仗。</p><p>40.买舟:雇船。</p><p>41.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p><p>42.犹:还,仍然。</p><p>43.顾:反而,还。</p><p>44.至:到达。</p><p>45.去:距离。</p><p>46.色:神色,脸色。</p><p>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p><p>四、课后练习</p><p>1.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是:()</p><p>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p><p>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p><p>C.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p>D.开轩面场园,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p><p>2.下面句子节奏与停顿错误的一组是:()</p><p>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p><p>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p><p>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p><p>D.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p><p>3.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p><p>A.孔子,名丘,字仲屁,战国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p><p>B.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是占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其重要著作。()</p><p>C.彭端淑,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p><p>D.薄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p><p>E.《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陶渊明、孟浩然、杜甫、王安石、辛弃疾。()</p><p>答案:</p><p>1.答案为C。A组“难者亦易矣”后句号应为分号; B组“温”应写作“愠”;D组“场园”应为“场圃”。</p><p>2.C。C组停顿应为“蜀之鄙/有二僧”。</p><p>3.A(×)孔子为春秋时鲁国人。B(×)韩非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E(×)《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的作者分别为白居易、陆游。</p><p>为学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