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别了哥哥知识点
<p>康桥给徐志摩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那么同学们赶快一起来看看别了哥哥知识点!</p><p>【原文欣赏】《别了哥哥》</p><p>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p><p>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p><p>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p><p>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p><p>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p><p>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p><p>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p><p>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p><p>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p><p>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p><p>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p><p>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p><p>在你的一方,哟,哥哥,</p><p>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p><p>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p><p>或是薄纸煳成的高帽。</p><p>只要我,答应一声说,</p><p>“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p><p>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p><p>从名号直至纸帽。</p><p>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p><p>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p><p>不要荣誉,不要功建,</p><p>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p><p>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p><p>因此劳苦群众的唿号震动心灵,</p><p>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p><p>想做个Prometheus偷给人间以光明。</p><p>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p><p>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p><p>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p><p>更不要那纸煳的高帽。</p><p>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p><p>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p><p>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p><p>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p><p>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p><p>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p><p>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p><p>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p><p>别了,哥哥,别了,</p><p>此后各走前途,</p><p>再见的机会是在,</p><p>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p><p>简介:</p><p>《别了,哥哥》一诗是殷夫于“四·一二”大屠杀两周年之际,和在国民党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写下的诗作。正如诗人在副题上所说的,这“算作是向一个Class的告别词吧”。一个叛逆旧社会而走向革命的勇士的形象在这首诗里深刻地表现出来。</p><p>背景:</p><p>殷夫自幼聪慧颖悟,在家排行最末,备受宠爱。因少年丧父,长他15岁的大哥给予其父辈般的照应呵护。他勤奋好学,擅于诗文,为了让他学业有成,光耀门楣,2023年大哥送他赴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民立中学、浦东中学。目睹帝国主列强在十里洋场飞扬跋扈,军阀统治腐败无能,百姓饥寒交迫,他很快便违背了大哥“专心念书,别管闲事”的告诫,加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p><p>字词:</p><p>决心</p><p>函促</p><p>机械</p><p>荆棘</p><p>冰雹</p><p>隶属</p><p>忿怒</p><p>溶消</p><p></p><p>别了哥哥赏析体现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p><p>康桥给徐志摩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开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勾起了他对当年的旧梦,那些缠绵的“宿愿”和“理想”的记忆。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诗人想再寻旧欢,注定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此时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桥”,是作者自己。诗人已完全陷入对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之中。当作者醒来,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别,使得诗的结尾便带上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于是,这最后的“挥袖”便带了几分无奈进去,诗人不愿带走一片云彩,那云彩想来便是那些梦,诗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心中(也许包括那些和泰戈尔一起的日子)。</p><p>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在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艺术形式上,音乐的美和建筑的美皆融其中,这大约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