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4:12:37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河中石兽知识点

<p>《河中石兽》选自清代文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题目是编者加的,优学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p><p>河中石兽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p><p>一、原文及翻译</p><p>原文:</p><p>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p><p>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p><p>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p><p>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p><p>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p><p>沿河求之,不亦颠乎?</p><p>”众服为确论。</p><p>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p><p>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p><p>如是再啮,石又再转。</p><p>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p><p>求之下流,固颠;</p><p>求之地中,不更颠乎?</p><p>”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p><p>(转转 一作:再转)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p><p>译文:</p><p>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p><p>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p><p>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p><p>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p><p>二、走近作者</p><p>纪昀(2023.7.26-2023.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p><p>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嘉庆十年(公元2023)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p><p>三、重点字词</p><p>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p><p>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p><p>山门:寺庙的大门。</p><p>圮:倒塌。</p><p>并:两者都,一起。</p><p>阅:经过,过了。十余岁:十多年。岁,年。</p><p>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其中。</p><p>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p><p>以为:认为。</p><p>棹:名词作动词,划船。</p><p>曳:拖着。</p><p>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p><p>竟:终于,到底。</p><p>设帐:讲学,教书。(不是借代,词语本身已有借代意。)</p><p>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p><p>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此,这;杮(fèi):削下的木片。</p><p>岂能:怎么能为</p><p>被暴涨:指湍急的河水。暴,突然(急、大)。</p><p>乃:是耳:语气词,表示“罢了”。</p><p>颠:通“癫”,表示疯狂。</p><p>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p><p>湮:埋没。</p><p>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p><p>失石:丢失的石兽</p><p>凡:凡是。盖:因为。</p><p>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p><p>坎穴:坑洞。</p><p>不已:不停止。</p><p>已:停止</p><p>倒掷:倾倒。</p><p>如是:像这样。</p><p>遂:于是。</p><p>溯(sù)流:逆流。</p><p>矣:语气词</p><p>固:固然。</p><p>颠:通“癫”,疯狂。</p><p>如:依照,按照。</p><p>然则:既然如此(那么)。</p><p>但:只。据理</p><p>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的判断。</p><p>欤:吗,表反问。</p><p>四、课后练习</p><p>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p><p>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p><p>⑴谓其人曰()</p><p>⑵其子趋而往视之()</p><p>2、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p><p>⑴宋人有闻其苗之⑴不长而揠之⑵者(之⑴: 之⑵: )</p><p>⑵其子趋而往视之(之:)</p><p>3、翻译下面的句子。</p><p>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p><p>⑵苗则槁矣。</p><p>4、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p><p>答案:</p><p>1、⑴告诉,对……说⑵快步走</p><p>2、⑴前一个“之”,助词,无实义,后一个“之”代禾苗。⑵代禾苗</p><p>3、⑴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⑵禾苗已经枯萎了。</p><p>4、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即可)</p><p>河中石兽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河中石兽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