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4:12:17

《吕氏春秋》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文言文阅读选段逐句翻译

<p></p><p>假如治与乱、存与亡的区别如同高山与深谷,如同白土与 黑漆那般分明,那就没有必要运用智慧了,就算蠢人也能够知道。</p><p>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p><p>但是治与乱、存与亡的区别并非如此。仿佛能够知道,又仿佛无法知道;好像能够看到,又好像不能看到。</p><p>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p><p>因此有才智的人、贤明的人都在千思百虑、用尽心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就算是这样,尚且有管叔、蔡叔叛乱的事件和东夷八国不听王命的阴谋。</p><p>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p><p>因此治乱存亡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如同秋毫那般,</p><p>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p><p>可以明察秋毫,大事就不会出现过失了。</p><p></p><p>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p><p>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p><p>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p><p>(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p><p>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p><p>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从此以后,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p><p>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p><p>(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p><p>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p><p>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的,那人非常感谢子路,并把牛做为(救他命)的酬劳给子路,子路接受了这头牛。</p><p>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p><p>孔子知道后十分高兴的说道:鲁国的人肯定会多多救助落水的人!</p><p>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p><p>孔子从小事情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p><p>(取材于《吕氏春秋》本选段为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阅读选段)</p><p align="center"></p>吕氏春秋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吕氏春秋》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文言文阅读选段逐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