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故都的秋知识点及同步练习题
<p>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其中包括作者简介、词语解释、结构分析、及同步练习试题,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p><p>作者简介</p><p>郁达夫(2023―2023),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202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2023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2023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2023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p><p>词语解释:</p><p>混混沌沌:hun hun dun dun 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p><p>原文: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 混混沌沌的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p><p>赏玩:shang wan 欣赏玩味(景物、艺术品等)。</p><p>原句: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p><p>姿态:zi tai</p><p>领略:ling lue 了解事务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他的滋味。</p><p>原文:求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p><p>碧绿:bi lu</p><p>原句: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p><p>一椽破屋:yi chuan po wu 这里指普通平房。</p><p>原句: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p><p>疏疏落落:shu shu luo luo 稀疏零落。</p><p>原文: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p><p>点缀:</p><p>原文: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p><p>落蕊:luo rui</p><p>原句: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p><p>细腻:xi ni 精细光滑。</p><p>原文: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p><p>落寞:luo mo 寂寞;冷落,也作落漠。</p><p>原文: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p><p>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淮南子 说山》“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p><p>原句: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p><p>啼唱:ti chang</p><p>原句: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p><p>嘶叫:si jiao</p><p>原句: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p><p>平仄:ping ze 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p><p>原句: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p><p>橄榄:ganlan(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长椭圆形,两端稍尖,绿色,可以吃,也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果实。有的地区叫青果。(3)油橄榄的通称。</p><p>原文: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p><p>椭圆:tuo yuan通常也指椭圆体。</p><p>原文: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p><p>萧索:xiao suo缺乏生机,不热闹。</p><p>原文: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p><p>譬如:pi ru 比如。</p><p>原文: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p><p>【结构分析】</p><p>第一部分(1~2)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是总起部分。</p><p>第二部分(3~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p><p>1、记叙:(3-11)依据“清”、“静”、“悲凉”这一特色,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p><p>2、议论:(12)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p><p>第三部分(13~14)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p><p>同步</p><p>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p><p>凋谢( ) 混混沌沌( ) 椽子( ) 馍馍( ) 廿( )</p><p>平仄( ) 疏疏落落( ) 点缀( ) 嘶叫( ) 柘( )</p><p>颓废( ) 落蕊( ) 着着( )</p><p>答案:diāo hùn dùn chuan mó niàn zè shūluò zhuì sī zhè tuí ruǐ zhuó</p><p>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p><p>A.苦涩 屋檐 萧索 落蕊 B.幽深 混钝 落寞 平仄</p><p>C.训鸽 细腻 凋谢 意境 D.点缀 颓废 赏玩 蟋摔</p><p>提示:B项,“混钝”的“钝”应为“沌”;C项,“训鸽”的“训”应为“驯”;D项,“蟋摔”的“摔”应为?“蟀”。</p><p>答案:A</p><p>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p><p>A.《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是浙江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因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2023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p><p>B.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部分小说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并对封建道德作大胆挑战,但带有颓废情绪。</p><p>C.《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p><p>D.用“故都”而不用“北平”,表明作者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p><p>提示:D项,“对封建王朝怀有眷念之情”有误。</p><p>答案:D</p><p>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p><p>1.下列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p><p>A.秋天的倩影 倩:美好。</p><p>B.不能自已 已:止,抑制。</p><p>C.何尝不然 然:对,是。</p><p>D.回味不永 永:久远。</p><p>提示:C项的“然”应解释为“这样”。</p><p>答案:C</p><p>2.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p><p>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p><p>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p><p>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p><p>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p><p>提示:B项把“枣子颗”比作“橄榄、鸽蛋”。</p><p>答案:B</p><p>3.下列语段的语序已被打乱,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应为( )</p><p>①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②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③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④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p><p>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p><p>提示:注意句子之间的内容衔接。先是写秋蝉的声音是北国的特产,然后写原因,接着跟南方的对比。</p><p>答案:C</p><p>4.作者笔下的“南国秋”,其景象有什么特色?从哪两个侧面表达出来?</p><p>提示:注意抓住草木、空气、天空、气候的特点来分析。</p><p>参考答案:草木凋得慢,空气润,天颜色淡,多雨少风。(总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有一点点秋凉。(分说)秋味、秋色、秋意、秋姿,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足。</p><p>5.“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句,作者为什么要写朝东?作者写出了槐树的动感,这动感来自于哪三方面?</p><p>提示:“朝东”体现出来的是方位感,因为太阳从东方出来。第二问注意概括其内容。</p><p>参考答案:因为作者写的是“早晨起来”。①使人联想起它是秋的点缀,②落蕊铺满地,③扫街的留下扫帚纹。</p><p>6.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p><p>提示:要从作者体现的内容重点来看,作者把全部情感寄寓在北国之秋,因此可知写江南之秋是衬托。</p><p>参考答案:主要在2和13段,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p><p>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