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描写春天的谚语
<p></p><p>春天到了,各种绚丽的花朵都开放了,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春天的谚语,欢迎查看!</p><p><strong>春天的谚语</strong></p><p>1、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p><p>2、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p><p>3、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p><p>4、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p><p>5、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p><p>6、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p><p>7、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p><p>8、春天三日晴。</p><p>9、春风不刮,草芽不发。</p><p>10、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p><p>11、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p><p>12、表示六畜不安。</p><p>13、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p><p>14、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p><p>15、早春晚播田</p><p>16、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p><p>17、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p><p>18、春雨贵如油。</p><p>19、一年四季春为首。</p><p>20、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p><p>21、立春落雨至清明</p><p>2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p><p>23、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p><p>24、立春赶春气。</p><p>25、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p><p>26、一年之计在于春。</p><p>27、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p><p>28、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p><p>29、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p><p>30、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p><p><strong>春季流感注意事项</strong></p><p><strong>改变知-信-行</strong></p><p>流感这个古老的传染病,医疗卫生单位一直在做宣传。但科普文往往缺乏人文温度,如隔靴挠痒,而帝都中产阶级的真人真事似乎更有感染力,更能触动人们警惕疾病威胁的神经!</p><p>但是,我们今天仍然科普流感防控知识,希望通过每一次的知识传播,能够提高一些人对疾病的认识,能够坚定一些人对疾病防控的信念,能够促使一些人做出预防疾病行为的调整,哪怕一点点,都是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添砖加瓦!</p><p><strong>流感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strong></p><p>流感是否致命,因人而异。绝大多数的人感染流感不会引起重症,大多1周左右自愈,咳嗽等可持续1-2周。真的没必要恐慌!</p><p><strong>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高度重视。</strong></p><p>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p><p>2.年龄≥65岁的老年人;</p><p>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p><p>4.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30);</p><p>5.妊娠期妇女</p><p><strong>并发症和重症病例</strong></p><p>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p><p><strong>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strong></p><p>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p><p>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p><p>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p><p>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p><p>5.合并肺炎;</p><p>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p><p>上述热文中患者出现“白肺”,俨然重症肺炎,后来又众多并发症齐上,足矣击垮一个平时看似健壮的中老年人。</p><p><strong>预防</strong></p><p>1.所有预防疾病的手段中,只有疫苗是最可靠的。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p><p>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p><p><strong>治疗</strong></p><p>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p><p>2.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 48h 内)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 48 h,症状无改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 48 h,为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也可以抗病毒治疗。</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