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4:10:14

含有桥的谚语

<p></p><p>导语:桥是一种独有特色的建筑文化,中国有许多历史名桥,每一座桥上都印刻着历史的痕迹。下面是优学语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桥的谚语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p><p><strong>桥的谚语:</strong></p><p>只有修桥铺路,没有断桥绝路。</p><p>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拉丁美洲)</p><p>空话建不成大桥。(芬兰)</p><p>比河短的桥造得再好也没有用。</p><p>银河纵隔断,自有鹊桥通。</p><p>过了河就拆桥。</p><p>过河要搭桥,造林要育苗。</p><p>快走滑路慢走桥。</p><p>忠诚是爱情的桥梁,欺诈是友谊的敌人。(苗族)</p><p>如果不是和路连在一起,桥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p><p>虹搭的桥不能走,蛇扮的绳不能抓。(瑶族)</p><p>白娘子突断桥 想起旧情来</p><p>白素贞哭断桥 想起旧情</p><p>半夜过独木桥 步步小心</p><p>扁担插进桥眼里 担不起</p><p>踩着高跷过独木桥 艺高胆大</p><p>踩着银桥上金桥 越走越亮堂</p><p>船到桥头 不顺也得顺</p><p>刺木架桥 没人敢过</p><p>灯草搓绳,烂板搭桥 枉费心机</p><p>灯草搭浮桥 走不得</p><p>掂着猪下水(可食的猪内脏)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p><p>顶大风过独木桥 担风险</p><p>独木桥 难过</p><p>独木桥上踩车 别拐弯</p><p>独木桥上钉木板 故意让人过不去</p><p>独木桥上扛木头 难回头</p><p>独木桥上跑马 冒险;危险</p><p>独木桥上散步 走险</p><p>独木桥上睡觉 翻不了身</p><p>独木桥上遇仇人 冤家路窄;分外眼红</p><p>端着鸡蛋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p><p>短板子搭桥 不顶用;不顶事</p><p>短木搭桥 难到岸</p><p>扶着桥栏杆过河 生怕掉进水里(比喻胆小怕事。)</p><p>扶着醉汉过破桥 上晃下摇</p><p>刚下桥的新媳妇 不好看也爱看</p><p>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p><p>过了银桥过金桥 越走越亮堂;越走越明</p><p>近视眼过独木桥 小心在意;只顾眼前;迈不开步子</p><p>九曲桥上扛竹竿 难转弯;转不过弯来</p><p>九曲桥上散步 走弯路;拐弯抹角</p><p>九曲桥上拖毛竹 拐弯抹角;难过</p><p>枯木搭桥 存心害人</p><p>筷子搭桥 难过;路子窄</p><p>烂板子搭桥 难过;不顶事 烂汽车过朽桥 乘人之危</p><p>烂柱子搭桥 不牢靠</p><p>烂板桥上的龙王 不是好东西</p><p>老太太走独木桥 难过</p><p>卢沟桥的石狮子 数不清</p><p>麻秆搭桥 难过;担当不起</p><p><strong>桥的文化象征意义:</strong></p><p>桥,在中国文化的长廊中,极富魅力,它不仅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着太多的文化意义,并成为文人墨客摹姿绘形、抒情叙怀的对象,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p><p><strong>桥代表了人对自然的征服</strong></p><p>一些山水画中经常会有桥的存在,不管是险关隘道还是江河急流,是深涧峡谷还是海峡湖汊,即使是最简单的藤桥木桥的出现,都暗示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希望以人力之功,为画面增添几分生气。毛泽东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人类面对自然表现出的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p>至于古人在诗歌中表现的对桥的渴盼,对桥梁的赞美之情,更是举不胜举。曹操诗曰“水深桥梁鲍,中路正徘徊”,李白吟出“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陆机悲叹“怨彼河无梁,悲此年岁暮”,都是无路可走时的哀叹;而元代刘百熙的“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的“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都十分形象地赞美了赵州桥的功能。</p><p><strong>桥是和谐、和睦、和平的象征</strong></p><p>正是因为由征服而生发出得意之情,人们将桥和周围的山水景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使桥具有了更多的审美价值。</p><p>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蒙,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依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踏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p><p>――元・鲜于必仁《折桂令・卢沟晓月》</p><p>作者以“千里卧龙”“万丈垂虹”等自然景致相喻,巧妙地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桥,离不开山,离不开水,离不开桥头柳,离不开路边梅,波中倒影,波上画船,无不显示出诗情画意的美。杜甫的“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的“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就描写了水光山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则更多地表露出乡间隐者怡然自得的洒脱悠闲。</p><p>桥还与民众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人们往往在节庆之目举行热烈的庆祝活动,而节庆活动的场所或活动内容,都离不开桥。比如潮汕民俗文化中就有元宵期间的“行彩桥”活动,黄梅戏中也有桥头观灯的故事。桥梁上“合境平安”“竹苞松茂”“富贵吉祥”“国泰民安”等字样的标旗彩幅,表达了人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桥头观灯、少男少女相识相会,更演绎出缠绵动人的故事。</p><p>桥是心灵的沟通,也是国家民族间的交流。唐太宗时期,突厥族可汗颉利率十万骑兵南下,长驱直入渭水便桥北,威逼长安。而唐太宗只带六骑至便桥南,隔水责问。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在便桥上杀白马、立盟约,这便是有名的“渭水之盟”。从此汉朝和突厥和平相处。桥,也成了和平的象征。</p><p><strong>桥是近乎永恒的见证</strong></p><p>相对于周围的山石土木等自然之景,桥似乎更具有生命意识,它是人类的创造,又是相对孤独的存在,它沟通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两岸,缩短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还是连接历史和现在的纽带。</p><p>桥,见证了爱情的忠贞。历史上有“蓝桥会”的故事,说尾生与情人相约蓝桥下,突然洪水袭来,尾生为了守约,抱柱而亡。曹丕有诗“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李白也有“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的佳句。至于梁祝“草桥结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许仙和白娘子的“断桥定情”等等,无不表露出爱情的浪漫。陆游在回忆与唐婉的爱隋故事时,也曾哀叹:“伤心桥下春波碧,曾是惊鸿照影来。”</p><p>桥,见证了人间的别离。灞陵桥边多古柳,春风披拂,飞絮如雪,折柳相送,黯然神伤。大概是因为桥边柳,或者是桥边渡口,古人送别,除了长亭之外,就是桥头了。雍陶诗曰:“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使人想起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侧的场面。刘禹锡有诗:“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至今朝。”白居易的“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继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则以“相继流”的桥下水和“非旧人”的桥上人表露出别离后的无尽相思之情。更有杜甫的“尘埃不见成阳桥”,道尽了别离的无奈。</p><p>桥,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尽唐代扬州的繁华,而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则已经是金兵去后的衰败景象了。生活在晚唐的雍陶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挥笔写下了“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的诗句。前两句是一幅明媚绮丽、引人入胜的津桥春日图,第三句描写对照鲜明的金殿闭锁与宫苑寂寥,尔后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的侧面描写,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同是安史之乱后的李益,也同是写天津桥:“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该诗由历史观照现实,从欢乐到哀伤,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华,表现了对世事衰微的关切。</p><p><strong>桥与漂泊在外的游子关系密切</strong></p><p>桥既是漂泊中的一处驿站,可以作短暂的停留,也是踏上新旅途的起点,接引出更多的未知,还可以让人联想到家乡村口的小河小溪、童年的天真烂漫,或者守望在家乡小桥旁的亲友恋人。无论如何,桥作为一个相对孤独的存在,总会给那些四处漂泊的浪子带来亲切之感和悲怆之情。</p><p>最有名的当属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侧畔的夜半钟声,总是敲响羁旅游子的寂寞哀愁。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写尽了天涯游子衬着清晨月色出发,急欲归乡的情状。而漂泊在天涯的游子,面对行旅中酷似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恐怕更会平添几多思绪与哀愁了。</p><p>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竹苍天。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p><p>――《江上》</p><p>漕渠北向小桥通,渐入苍茫大泽中。造物将无知我醉,故吹急雨打船篷。</p><p>――《梅市舟中作》</p><p>陆游笔下关于桥的诗相当多,且有漂泊之意、归隐之情、报国之无奈纠缠其间。上面两首诗中,作者均是独立桥头,极目远望,一借断雁之声逗引故国之思、壮志难酬之憾和壮心未已的胸襟抱负;二是以景结情,借助“急雨打船篷”表现造物“不吾知”的怅惘。桥成了激引作者情感的媒体,它与水相连,与天地相接,也与理想抱负相关联。</p><p>除此之外,更有许多桥以人名、人以桥传的故事。当桥超越了它自身的实用功能。留给我们那不可名状的凄美、无法言喻的悲凉和充满诗情画意的遐思,何等奇幻深邃!</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含有桥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