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新探索
<p>近年来,对学习者产出能力的研究逐渐成为外语研究的一个热点。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span word="WTO">WTO</span>,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在加快,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中国人与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写这些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学生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状况的满意程度不是很高。有调查显示,75%的学生认为阅读进步最快,其次是听力,学生普遍认为写作和口语能力提高较慢(邹晓玲,2000)。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学习者的产出能力的提高加以研究。本文将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写作教学的新趋势,从而提出写作教学改革的新思路。</p><p>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p><p>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施了十几年,其间大学英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心血,但收效不大。从1997年6月实行作文最低分制(6分)计算大学英语考试成绩以来,全国高校参考学生的作文平均分一直徘徊在6.5分左右(刘润清,2003:137)。按百分制换算,作文平均分尚未达到及格水平。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直停滞不前(蔡基刚,2002)。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目标也非常明确,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感到不满。当学生发现经过长时间学习积累的语言知识不能自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时,他们就会觉得英语学习无用,产生非常强烈的失落感(蔡基刚,2003)。有人指出,我国大学生英语作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写作内容贫乏(王承露,2002)。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学生写作时无法克服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语言表达不地道、连贯性差、写作篇幅短、语言错误多等均是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又何在呢?对此外语界的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有人认为应试教育阻碍了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董晓航,2001)。有人则认为教师缺乏对英语写作教学理论研究(吴锦、张在新,2002)。笔者以为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99年版)以及依据大纲而制定的检测写作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