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战术仍是语文备考的最大误区
<p> 语文备考三大误区</p><p> ■数年一贯制的题海战术,以多取胜;</p><p> ■老师角色错位,与学生一起在题海中游弋,没能发挥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p><p> ■方式刻板,学生统一做相同资料的练习题,实现不了高效复习。</p><p> 张氏备考秘诀</p><p> 现代文阅读每题都有1000多字,如果都读完思考后再选择,会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可以从试题的选项切入,进而提炼出正确表述项和错误表述项。</p><p> 18个文言虚词常用功能,常用文言实词的词义和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现象,以及文言常见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内容众多,如果学生分头梳理再相互交流,就会实现高效复习。</p><p> 备战高考,已进入倒计时,只剩区区80余天。</p><p> 很多师生陷入了语文备考的误区。昨天,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课程教学论硕士导师张家鹏通过本报提醒备考师生:掌握规律,提高效率,少走弯路。</p><p> 题海战术是误区</p><p> 在张家鹏看来,当下语文高考复习的误区至少有三方面:一是数年一贯制的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多做题、多练功,误以为高效复习总是以多取胜;二是语文老师角色错位,整天与学生捆绑起来在题海中游弋,没能发挥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却误以为这是非常时期关爱学生;三是学生复习方式刻板,或是统一做相同资料的练习题,或是独自查漏补缺,缺少适当的协作交流。</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