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芯、郭庆民谈突破考研阅读的5个关键
<p> 在备考考研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很重要,不少考生过多地强调阅读的量,而忽视了阅读的质。如果不精读文章,就难以有积累,而积累可以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有形的积累包括词汇量的扩大,尤其是重点词汇的积累;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更熟练的掌握,尤其是把握复杂句结构的能力。无形的积累包括对英语特有句式的感受以及对英语为母语的人表达出来的特有思维方式的深刻体会和认识</p><p> 不论是无形的积累还是有形的积累,都是考生应该刻意培养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通过精读。当然,考生不能忽视泛读的重要性,因为一定的量是提高质的前提,但考生绝不能忽视精读的重要性,因为除了以上提到的重要作用外,通过精读文章,考生的翻译、语言运用、甚至写作能力都会有相应的提高。</p><p> 笔者认为,以下五个因素是应试阅读理解部分的关键:</p><p> 一、充足的词汇量</p><p> 充足的词汇量不仅是应试阅读理解部分的基础,而且是整个考试成功的关键,因此考生在备考之初必须花大力气积极扩展词汇量。在考研大纲规定的5 500个词汇和词组中,考生至少应该掌握其中的90%以上,而且应该选择其中一部分词汇和词组做重点记忆。不仅如此,考生还应该记忆一些虽然超纲、但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记忆一些与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新词语,如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词语。而且,词汇的记忆应该结合文章的上下文,而不能孤立地进行。只有在上下文中记忆的词语印象才更深刻,理解才更透彻,这同时也锻炼了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和理解词义的能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