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词汇背诵的两大误区
<p> <span word="SAT">SAT</span>词汇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最为头疼的部分,对考生<span word="SAT">SAT</span>词汇量的要求是至少10000以上,而现在国内准备<span word="SAT">SAT</span>考试的大部分为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普通高中积累的单词量平均在2500-3000左右,而且大多都是相对简单的常规词汇。想要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词汇量翻4倍,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p><p> 国内学生在背诵<span word="SAT">SAT</span>词汇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误区:</p><p> 1. 抄写自虐</p><p> 每当遇到一个新单词的时候,很多的同学,尤其是较用功的同学,往往会采用一种抄写自虐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耽误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没有明显的实际效果。大家可以联想我们的汉字,如果一个汉字,你看五分钟后这个汉字连读音都想不起来了。英语单词也是一样,一个单词抄写一百遍和抄五遍的效果基本上是相同的,一定遍数之后,只是在做简单的机械运动而已。另外,这种做法,在应试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后果:这个单词很熟悉,很肯定我原来抄过这个单词,但是单词是什么意思就是想不起来了。</p><p> 2. 囫囵吞枣</p><p> 很多同学在背单词的时候只满足于掌握好这个单词简单的中文意思就可以了,对于这个单词的具体用法以及短语搭配并不去重视。这种做法叫做背单词的囫囵吞枣。在应试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后果:阅读中的一段话所有的单词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知道这段话说什么意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span word="look">look</span> <span word="out">out</span>这样一个短语,很多同学望文生义把它想成向外看的意思,这就大错特错了,这个短语中的两个单词大家都认识,但是具体意思绝对不是向外看,而是小心。</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