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8 19:10:07

语文课改:“减负”何须删古诗

<p>  各地中小学即将迎来新的升学季。在上海市,今年提前拿到一年级语文课本的家长和老师发现,语文课本比原来薄了很多,不仅篇幅总量减少了30%,更将原有的8首古诗悉数删除。</p><p>  据报道,上海市小学一年级新版教材,将原有7个单元缩减为6个单元,课文总篇数由45篇减少到了40篇,识字量和写字量也分别比原来减少了16%和 45%。这次之所以对老教材瘦身,原因在于,之前有担任小学校长的政协委员提案说,一年级孩子之所以学得累、老师教得累,是因课文篇目较多,要认读 300多个生字,且大量集中在最初入学的三个月内。</p><p>  我还记得,自己的语文启蒙教育,最早是从父亲教背古诗开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种奶声奶气的古诗诵读声,估计会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难忘的童年记忆。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对于低年段的学龄孩童来说,古诗的朗朗上口、好学易记、寓教于乐,实在是其他文学形式所难以替代的。</p><p>  古诗该不该删,怎样删,删多少,其实都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在将全部古诗一概删除之后,究竟能够起到多大减负效果?很多心急的家长为了赢在起跑线上,早在幼小衔接时,就将众多的古诗先期拿下。而一些学校为了应对过多生源涌入,往往还要设置一些入学门槛,什么考拼音、测数学,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区区几首古诗,实在算不得什么。</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课改:“减负”何须删古诗